但离妄缘即如如佛意思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7 05:16
- 提问者网友:wodetian
- 2021-01-16 15:13
但离妄缘即如如佛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污到你湿
- 2021-01-16 16:14
悟的境界,悟的当下,是什么样呢?就是我在禅文化夏令营上面讲的,安住当下,守一不移,一念不住,灵光独耀。灵光独耀的境界,就是悟的境界。这是百丈禅师对开悟当下的描述。百丈禅师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这是百丈禅师对开悟境界的描述,这是过来人的话。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八个字。这八个字就是开悟的当下的那种境界。特别要留意“迥脱根尘”这四个字。根就是六根,尘就是六尘。在开悟的当下,在开悟的那一个阶段,是根尘相脱,根与尘不相接。那才是叫做六根清净。六根清净以后是什么境界呀?六根清净成正觉。根尘相脱了,觉悟现前了,那就是佛的境界。
我们平时六根与六尘永远是搅和在一起的,眼贪色,耳贪声,鼻贪香,舌贪味,身贪触,意缘法。根尘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割都割不断,分都分不开,根尘相脱不了。六根总在六尘中。眼睛有一下不睁开,不看一点东西,都觉得难受。那就是凡夫迷失的境界。真正的圣人、圣者,六根清净。六根清净就是不被六尘所染污。
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检验我们平时修行的功夫怎么样。看我们的六根是孤立的,还是总在六尘中?我曾经讲到,六尘又叫六贼,是六个强盗。这六个强盗无时无刻不在劫夺我们的法财。法财被劫夺了,我们就贫乏了,我们修行就没有力量。只有真正具足法的财富,我们修行才有力量。
悟了以后,悟的当下是什么境界呢?大家都读过《六祖坛经》,六祖在五祖会下亲聆五祖为他诵《金刚经》,五祖向六祖传授《金刚经》,当五祖诵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六祖忽然大悟,说了一句“一切万法不离自性”,然后一连说了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就是开悟以后,对悟的境界、对心的作用,对心的认知,一下子明白了心是怎么一回事,性是怎么一回事。哦!原来是这样!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本无动摇,本自具足,能生万法!这就是我们的心!这种描述,这种脱口而出的悟的语言,是不经过思量卜度,是当下的无分别智的透露,是现量境的语言。
我们要了解怎么样开悟,了解我们的自心,平时要好好地用功夫,要真正安住当下,一切时、一切处,都要安住在当下,不要想昨天,不要想明天,不想东,不想西,就在当下一念用功夫。然后一定要做到守一不移。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守一不移是个决窍,所谓一行三昧。一行三昧就是要做到一心不乱,然后就可以进入正定,这叫一行三昧。能够达到守一不移,进入一行三昧的状态,就可以一念不生。一念不生的状态能够保持得住,把握得了,灵光独耀的消息就在前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那一定是在一念不生的基础上,才能出现的一种精神的奇迹,悟的奇迹。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了,这个时候就会“体露真常”。真常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自性,自心之性,常住不灭,不可以用语言文字来描述,所以是“不拘文字”。
“心性无染”,真常心性就像六祖所说的那样“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既然是本自清净,就从来没有染污过。如果真正染污了,它也干净不了。因为佛性本来是清清净净的,佛性如果本来不是清净的,怎么能够达到清净呢?所以古人把心体比如为明镜。明镜蒙上了尘垢,明镜本身的光明并没有消失,只是被尘垢所蒙蔽。又比如心性像一轮明月,忽然被浮云所遮蔽,只要智慧的风把浮云驱散,明月当头光明炯炯。
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样使我们的本有的光明不再消失呢? “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只要使我们的心性不再被染污,本有的光明就不会消失。怎么样才能不被染污呢?六根不要被六尘所迷惑,“但离妄缘”,妄缘是什么呢?妄缘就是六尘。要保持六根清净,就是本来的佛,如如不动的佛。
我们修行办道,起早贪黑,行香坐香,腿子疼忍受,疲倦了忍受,难受了忍受,忍受来忍受去,为的什么呢?为的就是要达到“灵光独耀,迥脱根尘”那样的一种精神的升华、精神的净化!
我们平时六根与六尘永远是搅和在一起的,眼贪色,耳贪声,鼻贪香,舌贪味,身贪触,意缘法。根尘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割都割不断,分都分不开,根尘相脱不了。六根总在六尘中。眼睛有一下不睁开,不看一点东西,都觉得难受。那就是凡夫迷失的境界。真正的圣人、圣者,六根清净。六根清净就是不被六尘所染污。
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检验我们平时修行的功夫怎么样。看我们的六根是孤立的,还是总在六尘中?我曾经讲到,六尘又叫六贼,是六个强盗。这六个强盗无时无刻不在劫夺我们的法财。法财被劫夺了,我们就贫乏了,我们修行就没有力量。只有真正具足法的财富,我们修行才有力量。
悟了以后,悟的当下是什么境界呢?大家都读过《六祖坛经》,六祖在五祖会下亲聆五祖为他诵《金刚经》,五祖向六祖传授《金刚经》,当五祖诵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六祖忽然大悟,说了一句“一切万法不离自性”,然后一连说了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就是开悟以后,对悟的境界、对心的作用,对心的认知,一下子明白了心是怎么一回事,性是怎么一回事。哦!原来是这样!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本无动摇,本自具足,能生万法!这就是我们的心!这种描述,这种脱口而出的悟的语言,是不经过思量卜度,是当下的无分别智的透露,是现量境的语言。
我们要了解怎么样开悟,了解我们的自心,平时要好好地用功夫,要真正安住当下,一切时、一切处,都要安住在当下,不要想昨天,不要想明天,不想东,不想西,就在当下一念用功夫。然后一定要做到守一不移。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守一不移是个决窍,所谓一行三昧。一行三昧就是要做到一心不乱,然后就可以进入正定,这叫一行三昧。能够达到守一不移,进入一行三昧的状态,就可以一念不生。一念不生的状态能够保持得住,把握得了,灵光独耀的消息就在前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那一定是在一念不生的基础上,才能出现的一种精神的奇迹,悟的奇迹。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了,这个时候就会“体露真常”。真常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自性,自心之性,常住不灭,不可以用语言文字来描述,所以是“不拘文字”。
“心性无染”,真常心性就像六祖所说的那样“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既然是本自清净,就从来没有染污过。如果真正染污了,它也干净不了。因为佛性本来是清清净净的,佛性如果本来不是清净的,怎么能够达到清净呢?所以古人把心体比如为明镜。明镜蒙上了尘垢,明镜本身的光明并没有消失,只是被尘垢所蒙蔽。又比如心性像一轮明月,忽然被浮云所遮蔽,只要智慧的风把浮云驱散,明月当头光明炯炯。
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样使我们的本有的光明不再消失呢? “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只要使我们的心性不再被染污,本有的光明就不会消失。怎么样才能不被染污呢?六根不要被六尘所迷惑,“但离妄缘”,妄缘是什么呢?妄缘就是六尘。要保持六根清净,就是本来的佛,如如不动的佛。
我们修行办道,起早贪黑,行香坐香,腿子疼忍受,疲倦了忍受,难受了忍受,忍受来忍受去,为的什么呢?为的就是要达到“灵光独耀,迥脱根尘”那样的一种精神的升华、精神的净化!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