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是谁写的?
答案:3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09:38
- 提问者网友:眉目添风霜
- 2021-01-03 06:36
诗名是什么?有什么典故?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想翻身的咸鱼
- 2021-01-07 02:16
出自清代诗人张英的《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张廷玉父子,一般称之谓“大小张相”。对张廷玉我了解较多,对张英只知其大概,知之甚少.查看了资料得悉,张英安徽桐城人。康熙初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张英为官勤细谨慎,深得康熙信任。康熙称赞他:“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他的家教是“务本力田,随分知足”。看看这段小传,确是和三尺巷这个拆墙礼让的事迹相吻的。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张廷玉父子,一般称之谓“大小张相”。对张廷玉我了解较多,对张英只知其大概,知之甚少.查看了资料得悉,张英安徽桐城人。康熙初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张英为官勤细谨慎,深得康熙信任。康熙称赞他:“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他的家教是“务本力田,随分知足”。看看这段小传,确是和三尺巷这个拆墙礼让的事迹相吻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夜风逐马
- 2021-01-07 03:53
清代诗人张英 《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
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到回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得知,也相让三尺宅基地.结果成了六尺巷
- 2楼网友:山君与见山
- 2021-01-07 02:28
三尺巷的故事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到回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得知,也相让三尺宅基地.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一纸书来只为墙,
让他三尺有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首诗的后两句是为了说明邻里人际关系远比死的砖瓦重要,宝贵的生命和时间远比无价值的喟叹和纷争重要,即使今日
争得了这三尺又如何?秦始皇当日修筑万里长城何等意气奋发,如今又何去何从呢?你们修墙修得过长城吗,长城今天还在呢,但
修墙的秦始皇又如何了呢?
退一步海阔天空,一个人一生中如果从来没有人注意过你、欣赏过你,生命将是一种悲哀。如果从来没有人与你磨擦过、
争吵过,对于你的生命来说也同样不完整。
人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与我们的生命相比,那些小小的矛盾、小小的坎坷又算得了什么呢?对于永恒的时间来说是多么
得脆弱和不堪一击!我们何必把宝贵的生命,消耗在那些毫无价值的喟叹和纷争上呢?
时间验证真理~张氏故居,在今天六尺巷一带,当年宰相府第,已荡然不见痕迹,唯六尺巷的故事,仍在这块土地上流传,
象征着一种气度和胸襟,告诉我们要有坦荡的胸怀 ,给今人以启迪。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