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少数民族过年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答案:10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20 02:43
  • 提问者网友:萌卜娃娃
  • 2021-10-19 12:58
少数民族过年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轮獄道
  • 2021-10-19 13:44
您好
白族:大年初一起得最早的是白族小孩,起床开自己的“财门”;然后找还没有开门的人家帮忙开“财门”。在小孩开“财门”的时候,各家主人争打第一桶井水;回家后烧泡米花茶喝。
达斡尔族:年年高。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 “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藏族:藏族喜欢在春节邀约亲朋好友郊游野餐,弹唱祝福歌。
瑶族:瑶族在春节总要表演《耕作戏》舞蹈。
僳僳族:僳僳族最喜欢在这时举行赛诗会,唱名调名诗。
阿昌族:男女老少则在这期间打甩秋(千)转秋(千)。
苗族:苗族的主要活动是斗牛、赛马、跳芦笙、打年鼓。
蒙古族:酒肉不尽。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壮族:贺吉祥。居住在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
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居住在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被大家认为是最勤劳的姑娘。
景颇族:射荷包。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哈尼族:荡秋千。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小伙子们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傣族:掷糠包。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高山族:“围炉”。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满族:挂旗过年。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
佤族:大年初一是戒忌日,外人不能入户,各家只能在家安闲。初二清早才热闹起来,亲朋好友互相拜年,然后到舞场跳春舞,一跳就是五至七天。
侗族:芦笙会。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彝族:跳虎。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
撒尼族:食汤圆。撒尼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汤圆”和“过新年”是同一个词,叫“阔期玛”,过春节必食汤圆。
黎族:黎族青年男子要在初一或初二,举行一次“春节围猎”活动,猎物全村共享。
土家族:土家族初三举行有万人参加的“摆手舞”会。
纳西族:纳西族的中青年最喜欢在此期间组织灯会,并与别村进行竞赛。
东乡族:正月初一要举行传统娱乐活动——打土仗。打土仗时漫山遍野、喊声震天,不知道的还以为到了战场呢!人们以土块做“武器”,互掷对方,打得浑身是泥、灰头土脸。无疑,小伙伴们是这场“战争” 的主力,可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们也老当益壮,兴冲冲跑到山野的“战场”上参战,大显身手,场面壮观有趣。
独龙族:独龙族把过年叫做“卡雀哇”节,而最隆重的庆祝仪式是上演中国版的西班牙斗牛——牛祭天。族长把牛拴在广场中央的木桩上,由年轻的女孩子把链珠挂在牛角上,接着,一位勇猛强壮的小伙子,手持锋利的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将牛刺倒死去。然后,人们就跳起“牛锅庄”舞,分吃牛肉。
侗族: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布依族:布依族在初一,各家要扎彩灯,晚上一起点燃。
朝鲜族:朝鲜族要举行庆祝集会,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畲族:畲族姑娘在节日里,要把亲手绣制的象征纯洁爱情的彩带系在情郎身上。
赫哲族:春节是一年中最快乐的节目。除夕夜家家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大年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都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鱼宴是赫哲族人款待客人的美味佳肴,有酸辣风味的“踏拉长”(生鱼)、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透明鲜红的大马哈鱼籽。滑雪、射草靶、草球是赫哲族青少年迷恋的娱乐活动。
拉祜族:正月初一至初四过大年,在正月初九至十一过小年。腊月三十晚上要杀猪、舂糯米粑,每家要做一对大的粑粑,象征星星,表示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拉祜族亦有大家聚集一起守岁的习俗。
仡佬族:农历腊月三十过年。年节要祭祖,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三都用糯米做成一个大糯米粑,放在簸箕或木盘中作为供品。
水族:在水历每年4月(农历12月) 的第1个丑日过年,水语称苏念喜。节日这天男女老少打扮一新,欢歌笑语,还给孩子煮红鸡蛋,蒸红糯米饭吃,祝孩子健康成长,人们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节日气氛中。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10-19 20:50
中原过年民俗 专贴 别样年俗 王明军 南阳伏牛山深处,山高林密,植被极佳,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湿润,山村的居民少见太阳多见云,据说,狗们每见到太阳就会稀罕得狂吠不止,不知是“少见多怪”还是表示欢迎哩! 由于此因,农户家中的被褥总感潮湿,一旦见到大晴天好太阳,就赶紧把被褥拿到外面晾晒。但是,大年三十这天,无论太阳有多好,谁家也不会晒被褥。这种习俗,已经非常久远,谁也说不清从何朝何代开始,更说不清什么原因。 有人说,大年三十都“忙年”哩,谁还有功夫去晒被褥呢?但是,这种说法不被当地人认可,当地人说,忙年不是理由,再忙也不会忘记晒太阳,主要是“不兴”晒被褥。 有民俗学者认为,有可能是一种忌讳。过年时最忌讳那些不吉利的词汇,“被”字与“背”字谐音,“背”字就是个不太吉利的字,“背时”、“赶背集”都是用的这个“背字”,而“褥”又与“输”(南阳人念 “入ru”)字谐音,如果把被、褥在年未岁首晾晒,就意味着一年到头赶不着好时候,只输不赢。 著名作家廖华歌出生此地,从小就知道这个俗成的规矩,为了著作的需要,又专门走村串户深入了解过这个风俗的来历。在她的最新力作长篇小说《玉皇岭》后记中写道:“在古朴淳厚的民俗里,每逢大年三十这天,无论阳光多温暖,村人们是从不将被褥和衣物拿到太阳底下去晾晒的,因为他们心疼太阳,不忍让它再受累,它已经忙碌一年了,应该让它好好地歇一歇。” 作家的诠释寓意深刻、积极而生动,是对当地民情民意和风俗文化内涵的审美和提升。 究竟哪种说法对,对于许多别样的民俗很难寻根朔源,只记住“百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入乡随俗”的道理就行了!
  • 2楼网友:不想翻身的咸鱼
  • 2021-10-19 20:33
壮族 壮族的春节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叉烧肉等。除夕的米饭要蒸得很多,象征富裕。饭桌上要有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还要炖猪脚和炖整鸡。粽子是壮族春节必不可少的食品,但在三十晚上却不吃。壮族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品,大的一、二年重,小的仅二、三两。除此还有一种"凤莫",意为特大粽子,重达一、二十斤。粽子味香堪称一绝。正月初一和初二有客人至要吃粽子。春节期间要举行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等文体活动。 藏历新年 据藏族学者说,在古老的年代,西藏并不是冬春之交过年,而是夏天过年,"麦熟为岁首","雪山下,麦子黄了,快乐的新年来了。"现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都有秋收前过"望果"节的传统。人们穿古代服装,骑着马,沿丰收的青稞地转圈祈祷,还要骑马射箭,围着篝火跳舞狂欢,既娱乐自己,又娱乐本地的保护神。相传,这都是古代西藏六月过年的遗留。 还有在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的,"麦收为岁首"。拉萨东面四百公里、雪山和原始森林环绕的工布(林芝)地区,到现在还是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称为"工布洛萨"。藏史记载,工布地区历史非常久远,早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就在这里非常盛行。藏历十月过新年,源起于那些古老的时代。 大约公元13世纪,萨迦王朝统治西藏的年代,藏胞便在藏历正月过年了。但农民们往往提前在十二月初一过年,称"索朗洛萨"(农民新年)。因为到藏历正月,春气萌动,备耕繁忙,农民已没有心思过年了。 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者一两样粗糙的装饰品,藏话叫'萨举",即新装。这些当然出自藏胞爱美的天性。但也有说法,神王辛者曲杰,要从铜镜里观察世人的生活,大家穿得漂漂亮亮,他高兴,再给世人一些恩惠,穿得破破烂烂,他心烦,降下灾害和瘟疫。因此,过年穿新衣,有取悦于神王的意思。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走出喧哗热闹的街市,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 藏历正月初五,拉萨郊区的农人要举行隆重的开犁礼。农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强壮的犏耕牛打扮得更加漂亮,额头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红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挂彩缎,缎子上缀满贝壳和松石,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用"花枝招展"来形容,是毫不过分的。 蒙古族 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节称为作"白节"。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人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要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羊献给至亲厚友。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先向长者敬辞岁酒,再向同辈敬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给长辈拜年一定要在上午。 白族 白族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愿日子比蜜甜。早饭后,孩子们由成人带领到亲友家给长辈拜年。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是节日不可缺少的活动。 布依族 布依族在除夕前要准备粑粑、米酒等节日食品,除夕夜守岁至天明。雄鸡报晓,姑娘们争先恐后到河边担水,谁先担回第一担水,就说明她最勤劳、最幸福。 朝鲜族 朝鲜族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举行压跳板、拔河等比赛。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他们的儿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乐曲翩翩起舞。 达斡尔族 达斡尔语称春节为"阿涅"。年三十早上,家家洒扫庭院,在大门的正前方用杂物和家畜粪码成一个高高的垛,傍晚燃起垛后,轻烟缭绕,到处笼罩着节日的气氛。老人们将大块的肉、馍、饺子等食物抛进火堆,祝福人畜安康、五谷丰登。晚上全家吃手把肉并进行各种辞旧迎新活动。人们在房屋西侧雪地上插上香,朝西叩拜,以示缅怀祖先。除夕夜家家吃饺子,饺子里包有白线,意寓长命百岁。春节期间有曲棍球比赛、化装舞会、听书唱歌等游戏。 高山族 高山族的人们在春节里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欢聚在村边寨头畅饮美酒,并在乐器伴奏下尽情歌舞。有的村寨还举行叉鱼比赛,开展背篓球、竿球等体育活动。 赫哲族 赫哲族的春节是一年中最快乐的节目。除夕夜家家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大年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都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鱼宴是赫哲族人款待客人的美味佳肴,有酸辣风味的"踏拉长"(生鱼)、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透明鲜红的大马哈鱼籽。滑雪、射草靶、叉草球是赫哲族青少年迷恋的娱乐活动。 拉祜族 拉祜族在正月初一至初四过大年,在正月初九至十一过小年。腊月三十晚上要杀猪、舂糯米粑,每家要做一对大的粑粑,象征星星,表示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拉祜族亦有大家聚集一起守岁的习俗。 满族 满族过春节时要贴窗花、贴对联和"神"字。年三十全家包饺子,饺子讲究有褶的,不能捏光边的"和尚头"饺子,恐日子过"秃"了。饺子要码得横竖成行,象征新的一年财路四通八达,饺子不能摆成圈,恐日子过得没有门路。 畲族 畲族过春节要舂糍粑,取其谐音,祝愿在新的一年里有好糍(时)运,日日粘粘(年年)甜。畲族祀奉"盘瓠"祖先,大年初一,全家叩拜"盘古祖图"(根据盘瓠传说绘成的画像),讲述祖先创业的艰辛。 土家族 土家族过春节要跳"摆手"。过去跳摆手舞时,要先在"摆手堂"挂三笼帐子,帐内挂猪头、猪肉、香烛和野猪的头、蹄等,然后由身穿红色法衣头戴法冠的老土司手持法器,带关摇摆呐喊,男女老少都参加,拜了神后再跳舞。现在土家族除了跳摆手舞外,还要耍龙灯、耍狮子、表演戏剧和武术等。 佤族 佤族在大年初一互相祝贺,特别要向寨子里的长者拜年。拜年时,双方互赠芭蕉、糯米粑粑和甘蔗,象征团结和睦。沧源等地的佤族男女在节日晚上聚在广场跳圆圈舞,老年妇女则穿长裙,几十个人为一队,手搭前人双肩,边唱古老的歌曲边轻移舞步。
  • 3楼网友:山有枢
  • 2021-10-19 19:18
过年时有哪些热闹的情景呢? 二、体验活动、师生互动 .... 9、小结:少数民族的民风 民俗,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绚丽之花。 ... 1、查找:通过活动我们了解祖国 主要的传统节日,了解了少数民族特有的民风民俗,那么做了一个苏州人,你了解我们苏州 ...
  • 4楼网友:鱼芗
  • 2021-10-19 18:14
◆喜庆窗花、挂饰、小挂包、小鞭炮等,把春节的气氛烘托得喜气洋洋;象征吉祥如意的春联、大红灯笼、红辣椒、红“福”字、“中国结”等也颇受欢迎。 ☆推荐一:中国结 “结”与“吉”谐音。一根红绳从头至尾可编织成各种各样的中国结,每一个基本结又可以根据其形、意命名。有的福结上下左右围绕着四个如意结,合称“四季平安”;篾编小扫帚里堆着十几个金黄的编结玉米,象征“五谷丰登”;三个圆结间串进几个铜钱,寓意“财源滚滚”;两条编织鲤鱼套一个中国结上,应着“年年有余”;一长串鞭炮形状的中国结,拖着红穗子,表示“岁岁平安”。 将一只巨大的中国结悬于玄关处,喜庆的气氛会迎面而来。小一点的中国结可挂在门上,主卧用盘长结,儿童房用如意结,老人房可配吉祥结。 “盘长结”适合新婚夫妇,寓意爱人永相依;“如意结”表示万事如意;“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 大红的“中国结”,往年只是作为挂饰装饰家居,而今年加装了LED灯的“中国结”格外受消费者青睐,这种光电中国结大约能变化出十几种不同的图案,绚丽的效果把节日气氛衬托得淋漓尽致。 ☆推荐二:美丽剪纸、春联 对联、剪纸和窗花,买回家贴在门上,墙上,又便宜,又给家里增添了一份喜庆。 过年贴春联、贴福字,是人们的传统习俗,也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企望。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贴窗花是百姓热爱并传之久远的过年习俗,现在市场上的剪纸商品可谓是琳琅满目。 剪纸可用于点缀门窗、房柱、镜子和灯笼等,有贴在门上的各种“门心”,贴在家具上的“家具花”,贴在礼品上的“礼品花”等。有兴致的还可以买红纸回来,自己动手,在家门口倒贴个“福”,表示福到。 另一种家家户户必备的纸品是春联。春联起源于桃符,悬挂在大门两旁。一般情况下春联多使用同色的纸张书写,贴于门框的上方和两侧。春联的品种也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红纸书写的对联外,光是纸质就有卡纸、铜版纸、金联红纸、红金、大理石纹纸、洒金等。此外,还出现了红色绒布对联,档次更高。 ☆推荐三:大红灯笼、蜡烛或油灯 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红灯笼也是春节中最重要的物品之一。只要大红灯笼高高一挂,喜庆的气氛立刻就烘托出来了。在门庭张灯结彩象征着家庭圆满、举家欢庆,代表红红火火过春节的味道。 大大小小的红灯笼、平安灯,材质以棉布、塑料以及不同档次的缎面为主,形状有圆形、腰鼓形、八角形等;图案则除了福字,还有恭喜发财、万事如意、金童玉女或者梅兰竹菊等。一般灯笼的价格在几元、十几元左右。大红灯笼以传统造型居多,不过据店家介绍,今年的灯笼就是突出“中国红”,突出中国的传统文化。 ◆花鸟鱼 ☆花朵:橘子代表着大吉大利,菊花代表着长寿。老人祝寿,宜送长寿花或万年青,象徵“健康长寿”。百合花:象徵万事如意、团圆和乐、富贵喜庆,是春节喜庆不可少的吉祥花卉。红掌、君子兰、文竹等常见花成了热销花卉。一盆盆盛开的杜鹃,鲜艳夺目,象征着花开富贵,格外招人喜爱,成为人们过年的首选。还有一些如“三星高照”、“金玉满堂”、“顺心百合”等花卉,花借其名,充满了新年的喜庆气氛而深受市民的欢迎。 ☆最近血红鹦鹉——这种在南方被称作“财神鱼”的观赏鱼在齐市俏销起来。血红鹦鹉的外形憨厚、可爱,凸出的心型小嘴好像时刻在微笑。在一家鱼店的大鱼缸里,一百多条血红鹦鹉游弋其中,店主说,由于这种鱼通身是喜庆的红色,特别适合过年喜庆的气氛。 ◆喜气洋洋的金猪宝宝 喜庆猪、发财猪、梅花、元宝、喜鹊、鲤鱼等象征富贵、祥和、喜庆的中华传统图案。 喜气洋洋的金猪宝宝,猪形饰品也是过年的抢手货,记者在几家饰品店内看到,美观实用的小猪存钱罐、象征亲情的“母子猪”、憨态可掬的“情侣猪”等,其中,单“招财猪”款式就达几十种,三五成群前往该店选购饰品的居民络绎不绝。 ◆衣服 过年穿上大红衣服,是咱老百姓的传统。红红的内衣上纷纷印上“福”字、“财神到”等字样或各种吉利图案。那印有惟妙惟肖的吉祥猪图案的内裤富贵袭人,让人爱不释手;印有各种祝福字样的大红腰带每条一元,很受百姓欢迎。 琳琅满目的本命年商品令大家流连忘返,连比较少见的本命年抱枕也出现在柜台上。 为家人买几双红袜子让全家人都‘穿红袜走鸿运’,吉祥如意。
  • 5楼网友:怙棘
  • 2021-10-19 18:02
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 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 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 6楼网友:纵马山川剑自提
  • 2021-10-19 16:52
初一起得最早的是白族小孩,起床开自己的“财门”;然后找还没有开门的人家帮忙开“财门”。在小孩开“财门”的时候,各家主人争打第一桶井水;回家后烧泡米花茶喝。 达斡尔族:年年高。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 “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藏族:藏族喜欢在春节邀约亲朋好友郊游野餐,弹唱祝福歌。 瑶族:瑶族在春节总要表演《耕作戏》舞蹈。 僳僳族:僳僳族最喜欢在这时举行赛诗会,唱名调名诗。 阿昌族:男女老少则在这期间打甩秋(千)转秋(千)。 苗族:苗族的主要活动是斗牛、赛马、跳芦笙、打年鼓。 蒙古族:酒肉不尽。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壮族:贺吉祥。居住在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 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居住在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被大家认为是最勤劳的姑娘。 景颇族:射荷包。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哈尼族:荡秋千。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小伙子们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傣族:掷糠包。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高山族:“围炉”。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满族:挂旗过年。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 佤族:大年初一是戒忌日,外人不能入户,各家只能在家安闲。初二清早才热闹起来,亲朋好友互相拜年,然后到舞场跳春舞,一跳就是五至七天。 侗族:芦笙会。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彝族:跳虎。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 撒尼族:食汤圆。撒尼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汤圆”和“过新年”是同一个词,叫“阔期玛”,过春节必食汤圆。 黎族:黎族青年男子要在初一或初二,举行一次“春节围猎”活动,猎物全村共享。 土家族:土家族初三举行有万人参加的“摆手舞”会。 纳西族:纳西族的中青年最喜欢在此期间组织灯会,并与别村进行竞赛。 东乡族:正月初一要举行传统娱乐活动——打土仗。打土仗时漫山遍野、喊声震天,不知道的还以为到了战场呢!人们以土块做“武器”,互掷对方,打得浑身是泥、灰头土脸。无疑,小伙伴们是这场“战争” 的主力,可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们也老当益壮,兴冲冲跑到山野的“战场”上参战,大显身手,场面壮观有趣。 独龙族:独龙族把过年叫做“卡雀哇”节,而最隆重的庆祝仪式是上演中国版的西班牙斗牛——牛祭天。族长把牛拴在广场中央的木桩上,由年轻的女孩子把链珠挂在牛角上,接着,一位勇猛强壮的小伙子,手持锋利的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将牛刺倒死去。然后,人们就跳起“牛锅庄”舞,分吃牛肉。 侗族: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布依族:布依族在初一,各家要扎彩灯,晚上一起点燃。 朝鲜族:朝鲜族要举行庆祝集会,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畲族:畲族姑娘在节日里,要把亲手绣制的象征纯洁爱情的彩带系在情郎身上。 赫哲族:春节是一年中最快乐的节目。除夕夜家家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大年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都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鱼宴是赫哲族人款待客人的美味佳肴,有酸辣风味的“踏拉长”(生鱼)、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透明鲜红的大马哈鱼籽。滑雪、射草靶、草球是赫哲族青少年迷恋的娱乐活动。 拉祜族:正月初一至初四过大年,在正月初九至十一过小年。腊月三十晚上要杀猪、舂糯米粑,每家要做一对大的粑粑,象征星星,表示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拉祜族亦有大家聚集一起守岁的习俗。 仡佬族:农历腊月三十过年。年节要祭祖,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三都用糯米做成一个大糯米粑,放在簸箕或木盘中作为供品。 水族:在水历每年4月(农历12月) 的第1个丑日过年,水语称苏念喜。节日这天男女老少打扮一新,欢歌笑语,还给孩子煮红鸡蛋,蒸红糯米饭吃,祝孩子健康成长,人们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节日气氛中。
  • 7楼网友:笑迎怀羞
  • 2021-10-19 16:04
请教高手解答吧~
  • 8楼网友:怙棘
  • 2021-10-19 14:44
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城市都有不同的民风民俗,那我们的城市现又有怎样的民风民俗呢?    要是谈到西安的小吃,大家肯定都会想到泡馍,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馍似乎是白来一趟。    关中人吃饭讲究实惠,肉是大块的肉,馍是硬梆梆的死面托托馍,碗是能盛6两8两的大老碗。刚端上来的羊肉泡馍很烫,呼呼地直冒热气。羊肉泡的作法主要分煮肉、烙馍、熬汤、掰馍和煮馍。肉要煮得又酥又烂。馍要烙得又硬又黄,还要遇水不化、百煮不烂。汤用牛羊肉骨髓熬成。馍要掰得越碎越匀越好,然后将馍、肉、粉丝、葱、盐、味精等调料加入,在炒瓢内旺火爆煮。     由于烹煮的方法不同,羊肉泡馍为煮馍和小炒。加汤的多少不同,分为干泡和水围城,吃得自有分寸。这种泡馍有干有汤,又热又香,很叫人开胃口。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