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9 09:07
- 提问者网友:情歌越听越心酸
- 2021-02-08 08:10
元杂剧的体式特征 元曲四大家以及其代表作品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患得患失的劫
- 2021-02-08 09:09
元杂剧的体式特征:
结构体制:四折一楔子,题目正名。
音乐体制:每折限用一个宫调,唱词一韵到底,平仄通押;一本杂剧由一个角色主唱。
角色分工:旦、末、净、杂。
关汉卿代表作品《窦娥冤》 》《救风尘》
白朴代表作品《墙头马上》
马致远的《汉宫秋》
王实甫的《西厢记》
结构体制:四折一楔子,题目正名。
音乐体制:每折限用一个宫调,唱词一韵到底,平仄通押;一本杂剧由一个角色主唱。
角色分工:旦、末、净、杂。
关汉卿代表作品《窦娥冤》 》《救风尘》
白朴代表作品《墙头马上》
马致远的《汉宫秋》
王实甫的《西厢记》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过活
- 2021-02-08 09:42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的基础上采用诸宫调等音乐形式,融合各种表演艺术的特点,广泛地吸收了宋词、大曲及各民族民间歌曲等艺术成分而形成的全新的戏剧样式,在体制结构上,元杂剧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是四折一楔子的结构模式。元杂剧在组织结构上,以戏剧情节论之,每本分四折(相当于四场或者四幕)。习惯认为,这正好是一个完整故事的其、承、转、合四个环节。为了便于情节的展开或者连贯剧情,常在全剧的开头或中间加一出短戏,名曰“楔子”,元杂剧因之通常是“四折一楔子”。这里的折是音乐结构,每一折就是一个音乐单元,只能唱一个宫调里面的曲牌,每折一套,四折总共四套曲子,要求极为严格。并且在一套曲子中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当然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的通例,也有特殊的情形,如有的作品有2个楔子,《西厢记》有5本21折,这种情形称之为“溢格”现象。 其次是一人主唱的表演体制。 元杂剧整个剧本由一人主唱,其他人物只有对白。因此,元杂剧根据主唱角色的性别而有“旦本”和“末本”的区分,即如有男性人物(正末)主唱的,便称之为“末本”;如果是女性人物(正旦)主唱的,就称之为“旦本”。这种通例有被打破的时候,即正旦和正末在一部戏中筏孩摧绞诋悸搓溪掸娄都有唱,这同样只是个别的特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