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为什么要贬低朱元璋
答案:5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1 20:18
- 提问者网友:孤凫
- 2021-03-01 12:02
不要野史小说 尽量正史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鱼忧
- 2021-03-01 12:29
当地的传说有两种:
1.元朝末年,统治者派人望气,发现凤阳有天子之气,将来会推翻元朝的统治。因此统治者下令屠杀凤阳一带的小孩,有三洗濠梁(即庄子惠子观鱼处)七洗凤阳的说法,朱元璋“漏网”了,当地的百姓却遭殃了。
2.朱元璋登基以后,为了繁荣家乡经济,从京城迁了大量富户去凤阳居住,并规定不许离开凤阳。这些富人不愿意住在凤阳(明末的大宦官魏忠贤都不愿去凤阳看守皇陵),可是又不敢违抗圣命,就化妆成逃荒的难民,边走边唱,以掩人耳目。
1.元朝末年,统治者派人望气,发现凤阳有天子之气,将来会推翻元朝的统治。因此统治者下令屠杀凤阳一带的小孩,有三洗濠梁(即庄子惠子观鱼处)七洗凤阳的说法,朱元璋“漏网”了,当地的百姓却遭殃了。
2.朱元璋登基以后,为了繁荣家乡经济,从京城迁了大量富户去凤阳居住,并规定不许离开凤阳。这些富人不愿意住在凤阳(明末的大宦官魏忠贤都不愿去凤阳看守皇陵),可是又不敢违抗圣命,就化妆成逃荒的难民,边走边唱,以掩人耳目。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痴妹与他
- 2021-03-01 16:12
正史很多也是从野史变来的啊!
- 2楼网友:不甚了了
- 2021-03-01 15:14
明太祖朱元璋,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汉族,民族英雄。原名朱重八(朱八八),后取名朱兴宗。字国瑞。祖居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祖籍古泗州城(今盱眙县城淮河对岸)其祖父一代迁至豪州钟离(金安徽凤阳东北),少时穷苦,一度入皇觉寺当和尚。
- 3楼网友:煞尾
- 2021-03-01 13:52
歌曲表达的是对当地的饥荒,外面的情况他们也看不到,你上升到对皇帝不满,对天下的不满,有点小题大做了。
- 4楼网友:毛毛
- 2021-03-01 12:36
朱元璋与凤阳花鼓
走南京,到北京,很多人都知道有个凤阳花鼓。特别是熟悉那首有名的凤阳花鼓歌: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到有九年荒……
可是这凤阳花鼓到底与朱元璋有啥联系呢?有一段传说故事,从头说起。
作为礼物进南京
原来朱元璋一生不喜爱娱乐,却偏喜爱听花鼓。小时,他家在凤阳太平乡种地,这太平乡一带常常有人打花鼓,唱花鼓歌。朱元璋只要见了打花鼓的,就跟在后面看,唱花鼓歌,放牛的时候,还时常自己唱上几句呢。
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在南京举行登基就位的大礼。皇帝登基,当然要当一件大喜事来办。文武大臣都要准备礼物,前去朝贺。这件事传到了他的家乡——凤阳太平乡。家乡里出了一个皇帝,那还了得!许多人便在一起商量:“朱皇帝是咱们的老乡,他登基坐殿啦,也得备点礼物去庆贺庆贺。”一人提议,众人赞同,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可是,带什么礼物去呢?有人要买些绫罗缎匹送去,有人要买些金银首饰送去,还有人要凑些芝麻花生米等乡土礼品送去,但都被大伙儿否定了。大伙儿说:“人家如今做了皇帝,还少那些东西吗?绫罗缎匹、金银首饰、芝麻花生,南北土货,哪样没有?”商量来,商量去,想不出好主意来。忽然有人提议说:“朱元璋喜欢看花鼓,咱们就打花鼓去。”这一下子所有人都提醒了:“对啦!从前,他自己还会唱花鼓歌咧,就打花鼓去,皇上一定很喜欢。”意见终于取得了一致。于是,便挑选了一些花鼓打得最好的鼓手,花鼓歌唱得最美的歌手,又找人新编了歌词,由出头露面的人领着,穿小路走大路,朝南京去了。
皇帝宁听花鼓不吃饭
一群花鼓手,伴着众乡亲,一路欢欢喜喜来到南京城。这时,朱元璋登基就位的大礼刚刚举行。朱元璋听说家乡来了人,十分高兴,便派人先把他们接到前殿侍候,又通知左右,准备酒宴招待。
不一会儿,登基大礼已毕,朱元璋便来和众乡亲见面了。朱元璋竟然做了皇帝,但还没忘掉家乡人,和大家一见面,亲热得不得了。又听说还专门给他带了花鼓手来,更是龙颜大喜,当下便满脸堆笑地说:“好得很,从我投军起事,一晃已是一二十年了,都没有听过花鼓了,这回,你们可要好好地给我唱上几段子。”
朱元璋一高兴,家乡人更高兴了,一齐说:“今日皇帝登基,俺们没有别的礼物,知道皇上喜欢听花鼓,就专门给皇上带来了,乘今日大喜,俺们一定好好地打,好好地唱。”说着,便准备起鼓。正在这时,忽有太监来报:“皇上万岁!饭已做好。请皇上用膳!”原来是到了吃饭的时候了。打花鼓的有心想打,却怕耽误了皇上吃饭;唱花鼓的有心想唱,也怕皇上饿了肚子。领队的人看看大家的情绪,心想:还是再问问朱元璋吧,看看皇上的意见。便问朱元璋:“万岁我主,你看是先唱了再吃饭,还是饭罢了再唱呢?”朱元璋正在兴头上,哪里顾得吃饭,忙答道:“先唱后吃吧!”
朱元璋要先唱后吃,旨意一下,花鼓手早已槌儿落鼓,鼓响锣鸣,“咚咚呛!咚咚呛!……”一阵锣鼓过后,接着便有歌手放开喉咙,唱起花鼓歌来。那歌手都是挑选得好的,歌词都是编新的,朱元璋又长没听见过了,一下子听起来,真觉得又悦耳,又入心。
背着花鼓讨饭的缘由
花鼓打了一通,歌儿唱了一气,朱元璋看得高兴,听得满意。唱罢之后,他即刻传旨说:“快给我拿银两来,每人都赏赐他们一些。”又当着大家的面说:“你们都是我的乡亲,如今我得了天下,不会忘了你们,往后,你们在家乡,有福的做我的父母官,无福的就给我看陵守墓,做田的不要你们交租税,年老的只管晕晕熙熙喝酒,一年三百六十天,你们就唱着过吧!”说罢之后,才宣旨摆宴,让大家喝酒吃饭。
朱元璋最后一番话,本是在一高兴之下信口说的,以后何曾把它当作真事。谁知听的人却把它当作了金口玉言,以为从那以后,朱元璋真的只要我们享福,只需唱,不需做,只管吃酒玩乐,不需再身劳力作了。他们从京城回到家乡以后,便纷纷传告,一传十,十传百,没到几天,全县的人都知道了。有的人在心里怀疑,有的人却当真起来,每天花天酒地,喝了酒,唱了喝,田也不做了,地也不种了。事情偏又凑巧,朱元璋登基的第二年,开始凤阳大兴土木,营建都城,大批工匠、都头云集而来。这还不算,又从江苏、浙江迁来了十四万户富民定居。这样一来,土地减少了,人口增多了,收的少了,吃的多了,种田人少了,吃皇粮的人多,只吃不做,只出不进。眼看着仓空了,粮断了,两眼睁得老大,眼巴巴盼着朱元璋送粮来。但左等等不到,右等等不到,最后只好背起花鼓去讨饭。讨到人家门口,打起花鼓小锣先唱一段,后张口要饭,真的变成了“先唱后吃”,一年三百六十日唱着过了。
后来,他们埋怨这是朱元璋“先唱后吃”的“金口玉言”造成的,便编了花鼓歌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到有九年荒……”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