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中国怎样过端午节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4 12:08
  • 提问者网友:疯子也有疯子的情调
  • 2021-02-23 14:06
中国怎样过端午节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街头电车
  • 2021-02-23 15:32
问题一:中国人的端午节是怎么过得的? 中国人的端午节吃粽子,送点鸡蛋,去踏青,自由自在的问题二: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20分纪念楚国屈原啊,不过现在有点纳闷 屈原是投的汨罗江,还是韩国汉江......
怎么韩国一直说使他们的...问题三:中国南方的端午节是怎样过的? 中国南方的端午节是怎样过的?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余下全文>>问题四: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怎么庆祝的?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起源于中国,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因内容非常多,请在浏览器里搜索词条”端午节”,可以找到你所需的详细内容。问题五:中国的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端午节的来历之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惊《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的来历之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端午节的来历之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祖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端午节的来历之四:恶日说。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遗弃田文,理由是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东汉《风俗通义》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桔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端午节的来历之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礌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看来,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端午节的来历之诸说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伟大,诗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问题六:端午节怎么过 提前准备好粽子、鸡蛋,在你老公走之前家里人先过一个团圆的端午节,走的时候再给他带一些粽子和鸡蛋。问题七:古人怎么过端午节 倪方六 明天是端午节。古时候这一天,是非常热闹的。在2008年端午节成为法定假日后,现代人对端午节的兴趣也随之大增。那么,古代中国人是怎么看待端午节的呢? 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吗? 因周昭王 江上遇难而起 端午节,又有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五五节等十几种叫法。在大家的印象中,端午节是因为楚国诗人屈原投了汩罗江,人们向江里投食以纪念他,从而形成的一个节日。 这说法,实在是一个误解。五月初五成为一个节日,早在屈原去世前,便已经存在,并且有丰富的节日内容,其中之一是“蓄兰为沐”。屈原在其《楚辞》中有“浴兰汤兮沐芳华”一语,说的就是这种节俗,古人称端午节为“浴兰节”即此原因。 端午节向江里投食,最早与周代第四位国王——昭王姬瑕有关。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意思是,周昭王到南方巡视后便没再回来,死于江上。这个死讯没有向诸侯通告,掩盖周昭王的死因。 这大概是古代帝王死后“密不发丧”的最早一起记载。周昭王怎么死的?据《帝王世纪》记载,周昭王实是南征楚人的过程中,坐船过汉江,结果中了船老大的诡计,船散板遇难,与两位陪侍在侧的美女一起沉江。 周昭王死后,当地人发现周昭王与两个女人的阴魂不散,常在江面上出现,人们于是在水边立祠祭祀。东晋人王嘉《拾遗记》就此事进行了演绎:“至暮春上巳之日,褉集祠间。或以时鲜甘味,采兰杜包裹,以沉水中。或结五色纱囊盛食,或用金铁之器并沉水中,以惊蛟龙水■,使畏之不侵此食也。” 将食品用植物叶子包裹起来,这正是粽子的做法。可见,最早向江里投放包裹食品,并非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因为周昭王。 在江浙一带,过端午节是为了祭祀水神,对象之一是“涛神”。这位涛神是本为楚国人的伍子胥,他寃死吴国后化身为涛神,当年吴地人过端午节的重要内容,是“迎涛神”。 另外一说是,端午节是为祭祀与寒食节有关、被晋文公烧死的介之推。到了汉代时,祭祀对象则是在五月五日这天投江寻找溺水父亲尸体的14岁女孩曹娥,端午节在浙江上虞一带,因此又称为“女儿节”。 至于纪念屈原,一直到南北朝时才真正确立,日期也固定为阴历五月初五,并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节日。梁人吴均《续齐谐记》中是这样说的:“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而死,每至此日,辄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屈原的投江日期是有争议的,一般认为五月初五,但也有说是五月十五。《隋书·地理志》便称,屈原是五月望日赴汩罗,“望日”即月圆的阴历十五。从这点也可以看出,端午确非屈原而起,祭祀他只不过是端午节的附加内容。 古人为何认为端午节生子“命毒”? 五月实是原始“计划生育月” 事实上,端午节的出现,最早是古代中国人出于避邪的需要。从《吕氏春秋·仲夏纪》的记述来看,古代中国人把五月视为最不吉利的月份,认为此月夏至到来,阴阳相争,阳生至极,阴杀始起,死生以五月为分界。 因为有这种认识,古人才把五月份看做是毒月、恶月、凶月。这种“毒观点”应该源于对自然灾害的感性反应:五月正处仲夏时节,酷暑即将到来,此时毒虫滋生,人们极容易生疮患疾、遭伤咬,因此给古人留下了“五月不好”的印象。 五月份不好,五月份出生的孩子也不好,传会给家人带来不幸,即俗话说的“命毒”。为何有这种认识?可能与原始“生克观”有直接关系。五月是古人眼里阴阳交替的时节,子女属“阳”,父母属“阴”,生子则会阳气上升,自然是不利父母的。 五月最毒的一天就是五月初五,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所以,古人认为这天出生的孩子也最不好。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便称,“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这天出生的孩子,不论男女,一律要弄死,此即远古时代的“溺婴”......余下全文>>问题八:中国人为什么过端午节? 〈蠖嗍?泄?瞬⒉桓忻埃??嗽谕?下钊怂镒又?庖裁挥惺裁锤??さ恼?叱鎏ǎ?涫嫡獠攀钦?5模?蠊?芑岜恍」?爰钦嫉惚阋耍??行┍阋四苷迹?行┍阋苏疾坏茫?颐抢献孀谛睦锏亩?魉?窃趺茨芡档米吣兀亢罄淳菟等思疑昵氲牟皇侵泄?亩宋缃冢?皇悄掣隼嗨频慕谌眨??灾泄?朔⒀锪舜笕瞬患菩∪斯?闹谢??趁赖拢?么耸虏涣肆酥?恕
但这个某些人提了醒,端午节需要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复兴,否则他们就没饭碗了,只是他们比起看重端午节更看重自己的饭碗,致使他们在复兴端午节的问题上一错再错。举个通俗的例子,郭德纲和其他一些相声大腕儿都呼吁振兴相声,但他们却有一个本质上不同,郭德纲是把传统的相声捡起来,然后加工成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相声,来吸引观众,而那些大腕儿则是把责任推给了观众,要求观众无论乐不乐意都要来支持,这样相声演员才能有动力去发展相声,这当中的差别,稍稍有IQ的人自然都能比较出个高低。
如今我们的端午节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也许不光是端午节,很多传统的节日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有人说那是因为传统文化不景气,于是呼一批专家学者站出来要给社会恶补传统文化知识,这看上去像那么回事儿,其实不然,二者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屈原多伟大,我们从端午节就可以看出来。在中国历史上爱国的仁人志士有很多,大诗人、大辞人更是数不胜数了,但为了一个人而专门设立一个节日,并由古及今几千年不断实在是罕见,这是连大圣人孔夫子都没有这待遇。
但如果你比较现在的端午节和古时的端午节,那可是大不一样。我们现在过端午节有多少是为了纪念屈原?一家人坐在一起有多少会畅谈一下屈原的生平往事?有多少人能分得清粽子是给屈原的亡魂吃的,还是给鱼虾吃的?谁能说得出门上插艾蒿,手上绑五彩线与屈原有什么关系?我想很少有人能答出以上的问题,但这就说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漠视么?也许有人会说是,但我却不赞同。
传统文化节日的产生肯定是因为某个原因,但人们延续过节的习惯却并不一定也延续了那个原因,这句话可能难理解,举个例子,过年放鞭古时说是为了吓跑“年”兽,那是为求平安,但如今放鞭本身就意味着好彩头,所以人们就给放鞭赋予了很多新的含义,而以前那个吓跑“年”兽求平安的目的倒是弱化了。就是西方人也不例外,圣诞节里除基督徒外想起耶稣他老人家的人会有多少?更多的还不是想起老婆孩子的音容笑貌,想回到温馨舒适的家?有多少愿意在这一天陪着一个十字架上的圣子度过呢?难道我们说西方人也不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么?
我们看官方的端午节过法,也存在问题。按理说屈原受到人们尊敬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拳拳报国之心,但是我们的官方很模糊,单纯的歌颂屈原开楚辞先河的功绩,尤其是穿着什么汉服纪念屈原,这让人感觉有些可笑,因为很不伦不类的,传统两个字也太不被尊重了。而所谓的专家学者还做了这样一件事儿,就是研究屈原的投江自杀是爱国还是懦弱,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去争论,因为无法感同身受,我们觉得我们可以忍辱负重、东山再起,那是绝对的站着说话不腰疼,历史只能参考,也只能想像,可如果你把历史用现代思维去强加古人那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我想,如果想依靠端午节来复兴屈原精神是不可取的。端午节真正的现实意义在于它让人们可以有个理由团聚,当中延续下来的那些习俗,也正是我们这个民族世代不分离所拥有的一个纽带的具体体现,因为这是一个小到一个家庭,达到一个民族的延续的象征。同样,想依靠恶补公众传统文化知识以求复兴端午节也是不可取的。我们不是为了一个节日而延续一种文化,文化就是文化,文化的意义远大于一个节日。我们该研究什么是屈原,什么是屈原精神,屈原该怎么样出现在我们面前,屈原精神该如何......余下全文>>问题九:外国人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因为现在的中国文化在国际上占越来越重的地位,中国的端午也纷纷在其他国家流行起来,下面讲述一下外国人的端午,会干些什么。
韩国人端午忙洗头“小的时候,妈妈会让我们用菖蒲水洗头,然后再洗澡,据说这样一年可以非常健康。韩国到现在很多人到了端午节这一天,还保持着用菖蒲水来洗澡、洗头的风俗习惯。”一位旅居中国的韩国女士这样回忆。
在韩国,全国性的端午习俗已日渐淡化,只有江陵地区的“江陵端午祭”保留下来。中国人的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而韩国人在这一节日里“祭”的是各路神灵,祈求保佑一年五谷丰登。“江陵端午祭”仪式繁琐,通常会持续一个月,期间还会有摔跤、荡秋千、拔河、射箭等比赛以及假面舞、烟火表演、端午放灯等活动。韩国端午节的特色食品是“车轮饼”,就是把蒸熟的糯米饭捶打成糍粑,加馅料捏成车轮状。打造工作一般由年轻力壮者进行,围观者也能参与其中,成为节日一乐。
日本端午节是“男孩节”日本的端午节是在平安时代后由中国传入的。日本人过端午要喝菖蒲酒,而在日语中“菖蒲”和“尚武”是谐音,所以端午节渐渐变成了男孩子的节日。为了让男孩们茁壮、健康成长,将来事业有成,人们在家门口竖起鲤鱼旗,摆上武士偶像、盔甲和战帽,有望子成龙的意思。
其中,挂“鲤帜”别有蕴意,因为鲤鱼喜欢逆水遨游,还有“鲤跃龙门”的壮举,象征着勇敢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越南的端午节是“杀虫节”端午节在越南被称为“杀虫节”。越南是在越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因为时届年中,天气换季容易出现病疫,因此人们常食用甜酒、酒酿、李子或其他酸果,除病杀虫。在节日清晨,各家各户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据传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
越南粽子是用芭蕉叶包裹的,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当地人认为,圆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
被欧美人玩嗨的端午龙舟赛亚洲邻邦对中国端午文化进行了传承和改造,而富有运动细胞的欧美“歪果仁”则把端午节变成了“龙舟体育节”,端午节赛龙舟已经脱离本身节日内涵成为一项趣味运动。
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参加过龙舟赛的美国人把这一活动带回美国,并使它成为美国发展最快的流行体育娱乐项目之一。现在,美国的龙舟赛活动已从西海岸的加州和东海岸的纽约州,向沿海其它州和内陆州发展,龙舟赛从每年6月至10月的各个周末,接连不断地举行。在加州南部,长滩世界杯龙舟赛堪称美国最具运动竞赛性的龙舟赛。除了赛场上的龙舟竞技,现场还会有中国传统民俗技艺表演如武术、杂技、舞蹈,以及传统民间艺术如中国书法、水墨画、剪纸等,全面展现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烘托出浓浓的节庆气息。
在德国,端午赛龙舟也落地生根了近三十年,干什么都认真的德国人已成为划龙舟的一把好手。每年都有数百名选手参加在法兰克福举行的龙舟比赛。为了保证公平,比赛所用龙舟都由主办方提供,选手可自带划桨。每到龙舟节,河畔就会聚集很多观看比赛的市民,而选手们花样翻新的打扮也透露出参加比赛的欢乐心情。近年来,俄罗斯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早在2004年,俄罗斯就在农历端午节前夕举办了端午龙舟大赛,从此各种龙舟赛就越来越多。龙舟赛活动得到不少俄罗斯民众的喜爱,还促成当地水上运动学校开设了龙舟训练课程,从青少年开始推广这一项目。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如今,被“歪果仁”玩得花样翻新的端午节已经“粽”横四海,成为全球人民共同的欢乐“嘉年华”……问题十:谁知道全国56个民族都是怎么样过端午节的?? 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之外,满、蒙、藏、苗、彝、畲、锡伯、朝鲜、土家、达斡尔等28个少数民族也过端午节。但“十里搐同风,百里不同俗”,29个民族过端午节的习俗多种多样。
乌丙安教授说,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其起源也有不同的“地区版本”。汉族就有祭诗人屈原、祭伍子胥、纪念勾践或孝女曹娥等不同说法,但追根溯源它是在酷暑之前一次全民性的避瘟驱毒、防疫祛病活动,人文内容是后来陆续加进的。
担任中国民俗学会名誉会长的乌丙安认为,端午节作为中华多民族的民俗大节,除了自古以来的避瘟驱毒、防灾祛病的积极含义外,还掺杂了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风俗色彩,体现着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和差异,文化遗产符号和内涵十分丰富。像汉族过端午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蒿、系五彩线等;四川小凉山的彝族群众在端午节这一天的习俗是采集草药,做防病治病之用;仫佬族过端午要抬着纸船到田间赶走害虫,祈祷禾苗成长;贵州苗族端午节除举行赛龙舟外,还举行踩鼓舞、唱歌、赶山等活动;藏族民间过端午节,青年男女到郊野游乐,进行赛马、歌舞、游戏等活动。
乌丙安说,粽子是端午节传统特色食品,但不同民族吃出了各自花样。汉族最早是用新竹筒盛米煮成筒粽,后来才改用楝叶、菰芦叶、竹叶、苇叶裹黏米成尖角心形状,煮熟后食用;瑶族的粽子常用糯米配腊肉条、绿豆,形似枕头,也有人在糯米中加红糖、花生等制成素馅凉粽子;毛南族把端午节亦称为“药节”,他们用艾叶、菖蒲、黄姜等草药作馅包粽粑食用;畲族群众一般用箬叶将糯米包成四角,用灰碱水煮熟后,用龙草捆扎,10个一串,可存放半月。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