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果须陀洹见到了什么?
答案:5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8 12:04
- 提问者网友:城市野鹿
- 2021-03-27 17:46
初果须陀洹见到了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七十二街
- 2021-03-27 18:45
须陀洹果,是断除“三缚结”。即:我见、疑见、戒禁取见。
这三缚结可以系缚一切人天轮回六道,所以,初果是能否解脱生死的分野,是凡圣的分野。如果不得初果,就是生死凡夫。如《优婆塞解经》云:“诸外道等,获得非想非非想,寿命无量劫,若不得解脱分法,应观是人为地狱人”。得到三界中最高层次的定境尚且如此,我等凡夫,如果不得初果,同样也是地狱人。就算下一世不坠地狱,也难保未来多生多劫不坠地狱。
三缚结中,首结即是我见;我见若断,「能取与所取真实不坏」的世间见,便可断除,疑见随之即断,对于众生是否真可实证初果,对于诸方大师是否已断我见等事,皆能明确判断而无怀疑;疑见若断,戒禁取见随后次断,令人流转生死的三种系缚便告断除,即成声闻初果人也。
大乘七住位菩萨,开悟明心之时,必定断除我见。在解脱道的修证上相当于小乘初果。只不过七住位菩萨断我见只是开悟明心所得到的功德受用之一,算是随明心而得的“副产品”。其实,绝大多数明心的菩萨,在悟前已经断除我见,这是求悟之人需要具备的资粮之一。很少的情况下,是在未断我见之时,因得遇真善知识相助而开悟(这也是因福德资粮很深厚的原因)。一旦开悟,必断我见而成为初果人。
楼主所说的“见真空”。应该是指在历缘对境中深细观行五蕴十八界生灭法而得到的“一切法空”(无常空)的实证。因此而断我见。不是指大乘见道时所证的“空性的真心”。因为一切凡夫及二乘人都没有开悟之故。解脱道与佛菩提道是两种不同的道路之故。只不过大乘涵盖二乘。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这三缚结可以系缚一切人天轮回六道,所以,初果是能否解脱生死的分野,是凡圣的分野。如果不得初果,就是生死凡夫。如《优婆塞解经》云:“诸外道等,获得非想非非想,寿命无量劫,若不得解脱分法,应观是人为地狱人”。得到三界中最高层次的定境尚且如此,我等凡夫,如果不得初果,同样也是地狱人。就算下一世不坠地狱,也难保未来多生多劫不坠地狱。
三缚结中,首结即是我见;我见若断,「能取与所取真实不坏」的世间见,便可断除,疑见随之即断,对于众生是否真可实证初果,对于诸方大师是否已断我见等事,皆能明确判断而无怀疑;疑见若断,戒禁取见随后次断,令人流转生死的三种系缚便告断除,即成声闻初果人也。
大乘七住位菩萨,开悟明心之时,必定断除我见。在解脱道的修证上相当于小乘初果。只不过七住位菩萨断我见只是开悟明心所得到的功德受用之一,算是随明心而得的“副产品”。其实,绝大多数明心的菩萨,在悟前已经断除我见,这是求悟之人需要具备的资粮之一。很少的情况下,是在未断我见之时,因得遇真善知识相助而开悟(这也是因福德资粮很深厚的原因)。一旦开悟,必断我见而成为初果人。
楼主所说的“见真空”。应该是指在历缘对境中深细观行五蕴十八界生灭法而得到的“一切法空”(无常空)的实证。因此而断我见。不是指大乘见道时所证的“空性的真心”。因为一切凡夫及二乘人都没有开悟之故。解脱道与佛菩提道是两种不同的道路之故。只不过大乘涵盖二乘。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醉吻情书
- 2021-03-27 22:27
如果能讲明见到了什么,就不用证了。正因为无法讲明,因而只能证得。一切讲的都是譬喻,都讲不全。这里的见,是证见的略称,不是眼见的见的意思。
- 2楼网友:荒野風
- 2021-03-27 21:56
初果灭的三下心结:邪见结、疑结、戒禁取
邪见=身见=我见
初果圣人断除了我见结、戒禁取见结及疑结--三结。所谓"结"就是束缚的意思。有时候"结"又称为烦恼,断三结既是断除此三种烦恼。
初果圣者得到四不坏信:即佛不坏信;法不坏信;僧不坏信;戒不坏信。对此四不坏信的信心很强,任何人都不可毁坏。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初果已经是圣者,菩萨还是凡夫,他们之间不能做对比。初果的境界具体描述如下:
要证得初果必须完成慧学十六观智的修行:
1、名色分别智--------见到构成世界的最小单位色聚及究竟色法,见到构成精神的最小单位心及心所。
2、缘摄受智--------亲证亲见了前世来生,解除了三世十六疑。(舍三世的十六疑)他以如是之缘而见名色的转起之后,亦如于现在,而观察于过去世由缘而转起,于未来世亦将由缘而转起。他如是观察关于所说的前际的五疑:‘(一)我于过去世存在吗?(二)我于过去世不存在吗?(三)我于过去世是什么?(四)我于过去世是怎样(的状态)?(五)我于过去世从什么至什么’?关于所说后际的五疑:‘(一)我于未来世存在吗?(二)我于未来世不存在吗?(三)我于未来世将是什么?(四)我于未来世将是怎样(的状态)?(五)我于未来世将从什么至什么’?关于所说的现在的六疑:‘其次关于现在世的疑惑:(一)我是存在的吗?(二)我是不存在的吗?(三)我是什么?(四)我是怎样(的状态)?(五)而此有情(我)从何处而来?(六)他将至何处去’?他断此一切的疑。
3、思惟智---------完成以分组的方式觉照行法的智能。要培育这种观智,需要将行法分组——分成两组:名与色;或五组:五蕴;或十二组:十二处及十二缘起支;或十八组:十八界。然后需要觉照每一组的无常、苦、无我三相。
4、生灭随观智--------完成透视行法的因缘生灭(paccayato-udayabbaya)之观智,以及透视行法的刹那生灭(khanato-udayabbaya)之观智。行法包括了过去、现在、未来内在与外在的名色、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四圣谛及十二缘起支。
5、坏灭随观智-------见到行法完全不断地坏灭。
6-9、怖畏现起智(bhaya-bana)、过患随观智(adinava-bana)、厌离随观智(nibbida-bana)、欲解脱智(mubcitukamyata-bana)-------因见到行法坏灭而生起的智慧,希望获得解脱的智慧。
10、审察随观智(patisavkha-bana)
11、行舍智-----------决定是行菩萨道还是行解脱道。
12-16、随顺智、种姓智、道智、果智、省察智--------能够断除烦恼的是道智。道智生起后即证悟相应的圣果。道智与果智两种属于出世间慧。省察智是可以检查自己获得那种果位。
邪见=身见=我见
初果圣人断除了我见结、戒禁取见结及疑结--三结。所谓"结"就是束缚的意思。有时候"结"又称为烦恼,断三结既是断除此三种烦恼。
初果圣者得到四不坏信:即佛不坏信;法不坏信;僧不坏信;戒不坏信。对此四不坏信的信心很强,任何人都不可毁坏。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初果已经是圣者,菩萨还是凡夫,他们之间不能做对比。初果的境界具体描述如下:
要证得初果必须完成慧学十六观智的修行:
1、名色分别智--------见到构成世界的最小单位色聚及究竟色法,见到构成精神的最小单位心及心所。
2、缘摄受智--------亲证亲见了前世来生,解除了三世十六疑。(舍三世的十六疑)他以如是之缘而见名色的转起之后,亦如于现在,而观察于过去世由缘而转起,于未来世亦将由缘而转起。他如是观察关于所说的前际的五疑:‘(一)我于过去世存在吗?(二)我于过去世不存在吗?(三)我于过去世是什么?(四)我于过去世是怎样(的状态)?(五)我于过去世从什么至什么’?关于所说后际的五疑:‘(一)我于未来世存在吗?(二)我于未来世不存在吗?(三)我于未来世将是什么?(四)我于未来世将是怎样(的状态)?(五)我于未来世将从什么至什么’?关于所说的现在的六疑:‘其次关于现在世的疑惑:(一)我是存在的吗?(二)我是不存在的吗?(三)我是什么?(四)我是怎样(的状态)?(五)而此有情(我)从何处而来?(六)他将至何处去’?他断此一切的疑。
3、思惟智---------完成以分组的方式觉照行法的智能。要培育这种观智,需要将行法分组——分成两组:名与色;或五组:五蕴;或十二组:十二处及十二缘起支;或十八组:十八界。然后需要觉照每一组的无常、苦、无我三相。
4、生灭随观智--------完成透视行法的因缘生灭(paccayato-udayabbaya)之观智,以及透视行法的刹那生灭(khanato-udayabbaya)之观智。行法包括了过去、现在、未来内在与外在的名色、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四圣谛及十二缘起支。
5、坏灭随观智-------见到行法完全不断地坏灭。
6-9、怖畏现起智(bhaya-bana)、过患随观智(adinava-bana)、厌离随观智(nibbida-bana)、欲解脱智(mubcitukamyata-bana)-------因见到行法坏灭而生起的智慧,希望获得解脱的智慧。
10、审察随观智(patisavkha-bana)
11、行舍智-----------决定是行菩萨道还是行解脱道。
12-16、随顺智、种姓智、道智、果智、省察智--------能够断除烦恼的是道智。道智生起后即证悟相应的圣果。道智与果智两种属于出世间慧。省察智是可以检查自己获得那种果位。
- 3楼网友:迟山
- 2021-03-27 19:28
对于罗汉初果须陀洹来说,的确是谓见道位。但却是偏空之果,此时行者感受一切皆空,世间人我众生乃至山河大地虚空皆化为我之一念。悟到机息唯一念就是这个境界,此时的行者往往都独坐孤峰、静观万化。证得人无我的境界。得偏空之理而不能依体再生妙用。所以此果位只是见到了空性的一面而已,严格来讲不算见到了真正的空性。
所以同七地以上菩萨所悟有很大差别,菩萨所见之空性的范围就大得多,多大?其大无外。缘生不舍,更于空中建立一切,所以大作空中佛事。那么菩萨到底是怎样的明心呢?答曰;实际理地,不着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此是谓菩萨道。
所以同七地以上菩萨所悟有很大差别,菩萨所见之空性的范围就大得多,多大?其大无外。缘生不舍,更于空中建立一切,所以大作空中佛事。那么菩萨到底是怎样的明心呢?答曰;实际理地,不着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此是谓菩萨道。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