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哪里?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08 10:59
  • 提问者网友:骨子里的高雅
  • 2021-11-07 11:3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哪里?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胯下狙击手
  • 2021-11-07 12:56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ù fèn bù qǐ bù fěi bù fā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  名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  启发式教育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