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通感和比喻什么关系?谢谢!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2 05:45
  • 提问者网友:美人性情
  • 2021-03-11 18:19
通感和比喻什么关系?谢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罪歌
  • 2021-03-11 19:50
一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不一定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短语或句子。 通感”作为一种文学描写手法是钱钟书先生首先提出来的,(见《文学评论》1962年第11期),以后被 一些修辞学家定为一种辞格,也有人把它称之为“移觉”。通感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互为转移、把一种感官的感觉移到另一感官上的表现手法。典型的例子是《荷塘月色》中的两个句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当前修辞学家对通感和比喻还没有统一的的认识,有的说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有的说通感不是比喻;还有的说,通感有的是比喻,有的不是比喻。我认为:比喻和通感有共同之处,都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都常常用“仿佛”“如”把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形式上很相象,但比喻和通感不是同一种修辞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点区别:①目的作用不同:比喻是为了把抽象的说得具体,把生疏的说得熟悉,把深奥的说得通俗。通感不具备这个特点,例如把“塘中的月色”比喻成“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并没有比原来更具体、更熟悉、更通俗。②感受的侧重点不同:比喻着重从读者的角度考虑,运用比喻是为了唤起大家共同的感受;通感着重从个人角度考虑,运用通感是为了表达作家在特定条件下个人的特殊感受。③文体色彩不同:比喻适合于一般文体,通感具有较浓的文学色彩。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03-11 20:51
通感不是比喻句。 1.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2.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