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康复科三基简单题共100多的,五十题以后的内容,急需!!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4 09:43
  • 提问者网友:却不属于对方
  • 2021-04-04 00:22
急需,高悬赏!!!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何以畏孤独
  • 2021-04-04 00:29
51.封闭治疗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注射不当可能造成局部出血、疼痛、损伤注射部位的血管或脏器、气胸或血气胸、神经损伤。硬脊膜外腔注射时药物注入蛛网膜下隙可导致全脊髓麻醉。少数患者可出现感染、晕针。
52.截肢后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1)保持正常姿势:应通过镜前矫正训练和采用早期装配临时假肢的方法来解决。从截肢术后第一天起,须每日坚持数次俯卧,预防产生不良姿势。(2)残肢训练:小腿截肢者,应增强膝关节屈伸肌,尤其是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大腿截肢者,术后第6天开始主动伸髋练习;术后2周,若残肢愈合良好,开始主动内收训练和髋关节的外展肌训练;髋关节离断者,进行腹背肌和髂腰肌的练习。(3)躯干肌训练:以腹背肌训练为主,并辅以躯干的回旋、侧向移动及骨盆提举等动作。(4)健侧腿的训练:①站立训练:下肢截肢后,其残侧的骨盆大多向下倾斜,致使脊柱侧弯,往往初装假肢时总感到假肢侧较长。镜前做站立训练,矫正姿势,并以在无支撑的情况下能保持站立10min为目标。②连续单腿跳。③站立位的膝关节屈伸运动,目标是至少能连续屈伸膝关节10~15次。
53.失语症患者实用交流能力的训练原则:①以实用为主(选用接近现实生活的训练材料);②采用多种手段(充分利用书面语、手势语、图画等代偿手段传递信息,提高综合交流能力)③随时调整交流策略(治疗计划中应包括促进运用交流策略的训练,学会选择适合不同场合及自身水平的交流方法,丰富交流策略的类型和内容);④重视双向交流(设定更接近于实际生活的语境变化,引出患者的自发交流反应,并在交流过程中得到自然的反馈)。
54.尿流动力学是依据流体力学和电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检测尿路各部压力、流率及生物电活动,从而了解尿路排尿功能及机制,以及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检查的主要内容有:(1)尿流率:单位时间内排出的尿量。主要反映排尿过程中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相互作用的结果。(2)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包括膀胱内压、直肠内压(腹压)及逼尿肌压(膀胱压-直肠压)。(3)尿道压力分布测定。(4)括约肌肌电图。
55.平衡功能训练的基本原则:(1)从静态平衡(Ⅰ级平衡)训练开始,过渡到自动动态平衡(Ⅱ级平衡),再过渡到他动动态平衡(Ⅲ级平衡)。(2)逐步缩减人体支撑面积和提高身体重心,在保持稳定性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头颈和躯干运动,从睁眼训练逐步过渡到闭眼训练。(3)训练时注意患者安全,避免发生意外损伤。
56.帕金森病康复治疗的作用:(1)改善关节活动度以满足功能性活动的需要,通过肌肉伸与放松、感觉刺激、治疗性活动,预防畸形的发生。(2)改善患者躯干肌肉的运动、姿势控制、平衡、粗大的运动协调能力和手操控物件的能力与灵活性。(3)提高患者的运动及运动计划能力,促进运动的启动过程,增加持续运动的幅度、速度和灵活性。(4)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使其达到完成功能性活动所需要的体能和耐力水平(5)在功能受限的情况下,发展患者完成自理性活动的惯常程序,教育和指导患者掌握独立、安全的生活技巧,增加安全意识,防止跌倒造成的继发性损伤。(6)提供能够产生运动刺激的一系列适应性技术和具体实施办法,以使患者在疾病的现阶段,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日常生活活动的独立。(7)提供既能与患者的功能受限相适应,又能最大限度地提供感觉刺激的适应性环境,改善或维持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8)使患者熟知能量节省和工作简化技术。
57.反射性抑制是用来抑制肌张力和姿势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防止异常的感觉输入。(1)躯干肌张力增高:躯干屈肌张力增高时,把头部放置在过伸位,可以降低屈肌张力,增加伸肌张力;躯干伸肌张力增高时,把头放置在屈曲位,可以降低伸肌张力,增加屈肌张力;躯干屈肌与伸肌张力均增高时,可以通过旋转躯干(保持骨盆不动)来抑制。(2)肢体肌张力增高:屈肌张力增高时可取肢体外旋位,外展肌张力增高时可取肢体内旋位,上臂屈肌痉挛时取肢体的对称性伸展(保持头在中立位,以排除不对称紧张性颈反射)。躯干、头、肢体的伸肌张力均增高时,使髋屈曲外展并屈膝即可抑制。(3)出现痉挛:颈、臂及手出现屈曲痉挛时,可取上臂水平外展或对角线伸展来抑制;躯干与髋出现痉挛时,可将臂上举过头,以促进躯干及髋的伸展。
58.脑血管意外后的主要功能障碍如下:(1)运动障碍:最常见的是病变半球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主要特点为:①粗大异常的运动模式:a.联合反应:是指偏瘫时,即使受累侧完全不能产生随意收缩,但当非受累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其兴奋可波及受累侧而引起受累侧肌肉的收缩。这种反应是与随意运动不同的异常反射活动,表现为肌肉活动失去意识控制,并伴随着痉挛出现。痉挛程度越高,联合反应就越强。在偏瘫的早期明显,但在恢复的后期逐渐减弱。b.共同运动:是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所引发的一种组合活动。但它们是定型的,无论从事哪种活动,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没有选择性运动。也就是说是由意志诱发而又不随意志改变的一种固定的运动模式,即屈肌共同运动和伸肌共同运动模式。②反射调节异常:当脑部损伤后,高级与低级中枢之间的相互调节、制约功能受到破坏,损伤平面以下反射活动失去了控制,原始反射被释放,姿势反射、脊髓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阳性,使得身体姿势的随意调节能力丧失。而损伤平面以上的反射受到破坏,大脑皮质及小脑的平衡反射、调整反射能力减弱或消失,造成身体姿势协调、控制、平衡功能异常,影响了正常功能活动的进行。③肌张力异常:肌张力异常在脑血管意外的不同时期表现不同,随着病情的自然恢复,肌张力也在发生变化,可以表现为:a.肌张力低下逐渐恢复正常。b.肌张力低下发展为肌张力增加,以后逐渐恢复正常;c.肌张力低下发展为肌张力增加,持续处于肌痉挛状态;d.持续处于低肌张力状态。患者的肌痉挛使肢体各肌群之间失去了相互协调控制,尤其是手的精细、协调、分离运动被痉挛模式所取代。④平衡功能异常:脑卒中患者的脑功能损害,加上各种反射活动异常、本体感觉障碍、视野缺损及肢体间协调控制能力的异常,平衡功能受到影响,表现出坐、立位不稳,步行困难,影响了许多日常功能活动的进行,致使一些患者长期卧床,妨碍进一步康复。(2)感知觉障碍:包括偏身感觉障碍、一侧偏盲和感知觉障碍,实体感缺失,失认症(agnosia),失用症(apraxia)等。(3)认知障碍:主要表现在记忆、注意、定向、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方面。(4)言语障碍: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失语症常见有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传导性失语、皮质性失语等;构音障碍表现为发音异常和构音不清楚,早期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5)吞咽障碍。(6)心理情绪障碍:主要为抑郁症或焦虑症。(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表现在穿衣、梳洗、进食、洗澡及大小便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减退。(8)脑神经麻痹:包括:①面神经麻痹:眶以下的面肌瘫痪,常伴有偏瘫及舌肌瘫痪。②假性延髓(球)麻痹:为双侧运动皮质及其发出的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59.紫外线剂量的五级分级:(1)O级红斑(亚红斑量):1个MED以下,皮肤无红斑反应。(2)Ⅰ级红斑(弱红斑量):1~3个。MED,皮肤有微弱的红斑反应,界限可辨,约24h后消退。(3)Ⅱ级红斑(红斑量):4~7个MED,皮肤有鲜红色红斑,稍肿,轻度灼痛,约2~3天后消退,伴轻度色素沉着。(4)Ⅲ级红斑(强红斑量):8~12个MED,皮肤有暗红色红斑、水肿,灼痛,4~5天后消退,伴色素沉着。(5)Ⅳ级红斑(超红斑量):10个MED以上,皮肤有暗红色红斑、水肿,出现水泡,剧烈灼痛,5~7天后消退,伴明显色素沉着。
60.直流电疗法的适应证:周围神经伤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神经症、高血压病、关节炎、慢性炎症浸润、慢性溃疡、血栓性静脉炎、瘢痕、粘连、慢性盆腔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等。直流电疗法的禁忌证:高热、昏迷、恶性肿瘤(电化学疗法除外)、出血倾向、急性化脓性炎症、急性湿疹、心力衰竭、孕妇腰腹部、局部金属异物、局部皮肤破损、对直流电过敏、心脏起搏器。
61.脊髓功能损害分级:A完全性损害:骶段感觉和运动功能均丧失。B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5)有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C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肌力<3级。D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肌力≥3级。E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但肌张力增高。
62.有氧训练的适应证为:(1)心血管疾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隐性冠心病、轻度-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轻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移植术后、冠状动脉腔内扩张成型术后、冠状动脉分流术后等。(2)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单纯性肥胖症。(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非发作状态)、肺结核恢复期、胸腔手术后恢复期。(4)其他慢性疾病状态:慢性肾功能衰竭稳定期、慢性疼痛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长期缺乏体力活动及长期卧床恢复期。(5)中老年人的健身锻炼。
63.能量节约技术:(1)物品摆放有序化。(2)活动程序合理化:按照特定工作或生活任务的规律,确定最合理的流程或程序,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3)操作动作简化:尽量采用坐位,并减少不必要的伸手、弯腰等动作。(4)劳动工具化:搬动物品或劳动时尽量采用推车或其他省力的工具。(5)活动省力化:例如作消除重力影响,尽可能采取推、拉等活动,而不采用提、托等活动。
64.失语症的治疗目标:(1)轻度失语:改善语言和心理障碍,适应职业需要。大部分都能恢复工作,生活自理。(2)中度失语:发挥残存能力及改善功能,适应日常交流需要。一般可以达到日常生活自理的交流水平。(3)重度失语:尽可能发挥残存能力以减轻家庭负担。一般都不能达到日常生活自由交流的水平。
65.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选用治疗药物的条件:①易溶于水;②易于电离、电解;③需导入的药物有效离子及其极性明确;④成分纯;⑤局部用药有效;⑥一般不选用贵重药。用于直流电离子导入的药物必须新鲜、清洁、无污染。碱性药物、生物碱药物的有效药物离子带正电荷,从阳极导入;酸性药物、黄酮类药物的有效药物离子带负电荷,从阴极导入。
66.康复医学的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指预防可能导致残疾的各种损伤或疾病,避免发生原发性残疾的过程。(2)二级预防:指疾病或损伤发生之后,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防止发生合并症及功能障碍或继发性残疾的过程。(3)三级预防:指残疾已经发生,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防止残疾恶化的过程。主要措施包括通过积极的功能训练,改善或提高患者躯体和心理功能;通过适应、代偿和替代的途径,提高患者生活自理和自立能力,恢复或增强娱乐、工作和学习能力;通过职业咨询和训练,促使残疾者重返家庭和社会。
67.冠心病康复各期的康复目标:(1)工期康复:治疗目标:低水平运动试验阴性,可以按正常节奏连续行走100~200m或上下1~2层楼而无症状和体征。运动能力达到2~3METs,能够适应家庭生活,患者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注意事项,心理上可适应疾病发作和处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2)Ⅱ期康复:康复目标:常在出院后开始,其目标为逐步恢复一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轻度家务劳动、娱乐活动等。运动能力达到4~6METs,提高生存质量。(3)Ⅲ期康复:康复目标:巩固Ⅱ期康复成果,控制危险因素,改善或提高体力活动能力和心血管功能,恢复发病前的生活和工作。
68.腰椎牵引的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椎间盘疾患;腰椎小关节功能障碍或退行性骨关节病、腰椎肌肉痛性痉挛或紧张等。腰椎牵引的禁忌证:下胸腰段脊髓受压、马尾神经综合征、腰椎感染、恶性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病、急性拉伤扭伤、腹疝、裂孔疝、动脉瘤、严重痔疮、严重骨质疏松、急性消化性溃疡或胃食管反流、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未控制的高血压)、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心肺功能障碍、孕妇。
69.协调训练的要点如下:(1)无论症状轻重,患者均应从卧位训练开始,待熟练后再在坐位、站立位、步行中进行训练。(2)从简单的单侧动作开始,逐步过渡到比较复杂的动作。(3)可先做容易完成的大范围、快速的动作,熟练后再做小范围、缓慢动作的训练。(4)上肢和手的协调训练应从动作的正确性、反应速度快慢、动作节律性等方面进行;下肢协调训练主要采用下肢各方向的运动和各种正确的行走步态训练。(5)先睁眼练习,后闭眼训练。(6)两侧轻重不等的残疾者,先从轻侧开始;两侧残疾程度相同者,原则上先从右侧开始。(7)每一动作重复3~4次。
70.由于一根神经支配多块肌肉和一块肌肉受多块神经支配的特性,因此,根据神经节段与肌肉的关系,肌力3级的关键肌为运动神经平面,但该平面以上的关键肌的肌力必须≥4级。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L2:屈髋肌(髂腰肌)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L3:伸膝肌(股四头肌)C7:伸肘肌(肱三头肌)L4:踝背伸肌(胫前肌)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L5:长伸趾肌(趾长伸肌)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S1:踝跖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1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