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兼葭> 的注释 翻译 和全文
答案:5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1 04:28
- 提问者网友:焚苦与心
- 2021-02-10 14:25
求 <兼葭> 的注释 翻译 和全文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想偏头吻你
- 2021-02-10 15:40
蒹葭
蒹葭苍苍,⑴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⑵在水一方。⑶
溯洄从之,⑷道阻且长。⑸
溯游从之,⑹宛在水中央。⑺
蒹葭凄凄,⑻白露未晞。⑼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⑽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⑾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⑿
蒹葭采采,⒀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⒁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⒂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⒃
【注释】
⑴蒹:荻也。葭:芦也。苍苍:鲜明之貌。⑵“伊人”犹是人,彼人。指诗人所追寻的人。⑶方:边也。“在水一方”就是说在水的另一边。⑷溯:逆水而行。这里是说傍水走向上游。看下文“道阻且跻”可知是陆行而非水行。洄:回曲盘纡的水道。从:就也。⑸阻:难也。⑹“游”通“流”,流是直流的水道。⑺宛:可见貌。从以上四句见出彼人所在的地点似是一条曲水和一条直流相交之处。诗人如沿直流上行,就看见彼人在曲水的彼方,好象被水包围着;如走向曲水的上游,虽然可绕到彼人所在地方,得道路艰难而且遥远。⑻“凄凄”一作“萋萋”,犹苍苍也。⑼晞:乾也。⑽湄:水草交接之处。⑾跻:升高。⑿坻:水中高地。⒀采采:犹萋萋。⒁涘:水边。⒂右:曲也。⒃沚:小渚。
[注释]
蒹葭: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从:追寻阻:艰险溯 游:顺流而下宛:好像,仿佛.萋萋:茂盛的样子晞:干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跻:登,上升坻:水中小洲采采:茂盛,众多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涘:水边右:弯曲沚:水中沙滩你同意以下对《蒹葭》主题的理解吗?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地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因而心情惆怅,
无法抑制.时间越久,阻隔越远,感情越深参考资料:百度
蒹葭苍苍,⑴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⑵在水一方。⑶
溯洄从之,⑷道阻且长。⑸
溯游从之,⑹宛在水中央。⑺
蒹葭凄凄,⑻白露未晞。⑼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⑽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⑾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⑿
蒹葭采采,⒀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⒁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⒂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⒃
【注释】
⑴蒹:荻也。葭:芦也。苍苍:鲜明之貌。⑵“伊人”犹是人,彼人。指诗人所追寻的人。⑶方:边也。“在水一方”就是说在水的另一边。⑷溯:逆水而行。这里是说傍水走向上游。看下文“道阻且跻”可知是陆行而非水行。洄:回曲盘纡的水道。从:就也。⑸阻:难也。⑹“游”通“流”,流是直流的水道。⑺宛:可见貌。从以上四句见出彼人所在的地点似是一条曲水和一条直流相交之处。诗人如沿直流上行,就看见彼人在曲水的彼方,好象被水包围着;如走向曲水的上游,虽然可绕到彼人所在地方,得道路艰难而且遥远。⑻“凄凄”一作“萋萋”,犹苍苍也。⑼晞:乾也。⑽湄:水草交接之处。⑾跻:升高。⑿坻:水中高地。⒀采采:犹萋萋。⒁涘:水边。⒂右:曲也。⒃沚:小渚。
[注释]
蒹葭: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从:追寻阻:艰险溯 游:顺流而下宛:好像,仿佛.萋萋:茂盛的样子晞:干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跻:登,上升坻:水中小洲采采:茂盛,众多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涘:水边右:弯曲沚:水中沙滩你同意以下对《蒹葭》主题的理解吗?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地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因而心情惆怅,
无法抑制.时间越久,阻隔越远,感情越深参考资料:百度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渊鱼
- 2021-02-10 17:52
兼葭
兼葭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兼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琼瑶的《在水一方》是这首诗最好的译文。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
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足迹。
却见仿佛依稀,
她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兼葭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兼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琼瑶的《在水一方》是这首诗最好的译文。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
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足迹。
却见仿佛依稀,
她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 2楼网友:廢物販賣機
- 2021-02-10 17:13
兼葭
兼葭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兼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译文]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从《蒹葭》一诗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诗人们在感情上并不安于现状,并不听凭现实的摆布,而是有自己的目标、有希望、有追求的,而他们的希望和追求往往以失败、受挫为结局,所以他们的情感结构也就表现为这样的模式或艺术框框:希望(具体而缥缈的目标)----追求----受挫(不可逾越的障碍)。这三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的。虽然有了尽善尽美的理想,而追求之时又有不可逾越的障碍,明知障碍不可逾越,却还要追求,结局也就必然是失败受挫而成为悲剧。
因为有追求就一定有阻碍,有阻碍就会有失败,有失败就有痛苦。追求是痛苦的根源。而因为有痛苦就不去追求,这也是绝不可能的,因为追求是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不可改变的本能,在这个意义上,“蒹葭”远远超出爱情悲剧的范围。从广义上来说,屈原的政治悲剧也是一种“蒹葭”,屈原“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他抱负非常远大,立德、立言、立功是他的人格设计,美政是他政治方面的最高理想。屈原在追求这种理想过程中,遇到了君王、党人的阻碍,他无力冲破这阻碍,最终导至了悲剧性的命运。其悲剧模式也象“蒹葭 ”一样,即“希望—追求—失败”
因此,“蒹葭”是人类悲剧模式之一,他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始终。这就无怪“蒹葭”悲剧结构在中国历代文人的诗歌中屡屡出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集,他对中国诗歌的影响是巨大的。无论从题材、结构、技巧方面,文人们都从中学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历代学者都非常重视《诗经》的研究,研究《诗经》的书籍如汗牛充栋,数千百计,诗人们也从中受到了不少启迪。因此,《诗经》的“蒹葭”堪称“千古伤心之祖”,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诗人。
兼葭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兼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译文]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从《蒹葭》一诗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诗人们在感情上并不安于现状,并不听凭现实的摆布,而是有自己的目标、有希望、有追求的,而他们的希望和追求往往以失败、受挫为结局,所以他们的情感结构也就表现为这样的模式或艺术框框:希望(具体而缥缈的目标)----追求----受挫(不可逾越的障碍)。这三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的。虽然有了尽善尽美的理想,而追求之时又有不可逾越的障碍,明知障碍不可逾越,却还要追求,结局也就必然是失败受挫而成为悲剧。
因为有追求就一定有阻碍,有阻碍就会有失败,有失败就有痛苦。追求是痛苦的根源。而因为有痛苦就不去追求,这也是绝不可能的,因为追求是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不可改变的本能,在这个意义上,“蒹葭”远远超出爱情悲剧的范围。从广义上来说,屈原的政治悲剧也是一种“蒹葭”,屈原“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他抱负非常远大,立德、立言、立功是他的人格设计,美政是他政治方面的最高理想。屈原在追求这种理想过程中,遇到了君王、党人的阻碍,他无力冲破这阻碍,最终导至了悲剧性的命运。其悲剧模式也象“蒹葭 ”一样,即“希望—追求—失败”
因此,“蒹葭”是人类悲剧模式之一,他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始终。这就无怪“蒹葭”悲剧结构在中国历代文人的诗歌中屡屡出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集,他对中国诗歌的影响是巨大的。无论从题材、结构、技巧方面,文人们都从中学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历代学者都非常重视《诗经》的研究,研究《诗经》的书籍如汗牛充栋,数千百计,诗人们也从中受到了不少启迪。因此,《诗经》的“蒹葭”堪称“千古伤心之祖”,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诗人。
- 3楼网友:想偏头吻你
- 2021-02-10 15:50
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出处:
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土地。后来秦逐东徙,迁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而《兼葭》在这《秦风》的三百篇抒情文字中独标一格,与其他秦诗大异其趣,绝不相类。在秦国这样的好战乐斗的尚武之邦,没有“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的豪壮,却有如此玲珑剔透、缠绵悱恻之情,不可不算是一大奇事。
翻译:
芦荻秋色一片青苍,星点银光露凝成霜,传说中的那个人啊,总在水国哪个地方。
当我逆着水流而上,风阻波挡长途难往,当我顺着水流去寻,她就在来时路的中流飘荡。
芦荻秋色一片迷离,星点银光露珠亮丽,传说中的那个人啊,总在泽国哪里休憩。
当我逆着水流寻觅,水深浪急船儿难移,当我顺着水流去找,她就在来时路的小岛伫立。
芦荻秋色一片繁盛,星点银光露痕滋润,传说中的那个人啊,总在水泊哪里安身。
当我逆流向前挺进,滩浅草缠船儿难行,当我顺着水流四顾,她就在来时路的沙洲现形。
赏析:
再观全文,前后三章,只换了数字就把男女恋爱这“永恒”的话题表现得充实丰满、淋漓尽致,让人不禁拍手叫绝。
它不是直抒胸意却有含蓄之美,以少许表现多许,给予读者很广的想象空间,它不直接写作者如何思念恋人,却只写出作者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焦急。作者几次求恋人不得,仍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行动也体现他是个热烈向往爱情和执着追求、坚贞不渝的人。而三个“宛在”映出的作者心中那因可见而不可求而愈发想求,而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心虚而愁肠寸断,无限怅惘的苦涩更是本文的精华之一。
而《兼葭》的意境也很美。作者追寻恋人如梦如幻、如痴如醉的清与秋晨雾霭、烟水迷离的景的结合,作者的急切追求与连任可望不可及的结合,作者追求无着的惆怅失意与萧瑟秋景的结合,伊人高洁、富有魅力与兼葭露白、球水澄明的结合都可谓配合得天衣无缝,让人回味无穷。
我以为《兼葭》这种可见却不可求,可望却不可及,失望但不绝望的扑朔迷离的朦胧正是美的最高境界。既有眼观到的,也有心见的。试想一下,那雾里若隐若现的美人,你是不是也蠢蠢欲动了呢?
《兼葭》另有一妙处,就是它的主题也是让人捉摸不透的,这是如我所分析的对恋人的追求,是对梦境的寻索,还是对仕途的觅求?恐怕我们只能任之成为千古之迷了。
由于本诗的精华正是层出不穷的已经因为次次品读而如出水芙蓉般朵朵乍放,所以我希望大家在我的一番肤浅之见后,能自己去寻觅其中的美丽,比如去听听邓丽君的《在水一方》,比如去亲临芦苇茂密的秋景,而那些被你寻见的美丽就都属于你了。
话外音:
这只是我的一次语文演讲,但不知道为什么,当我读了几遍就真的弄假成真地放不下了她,总觉得她有着我不能舍弃的地方,所以就把甚为简陋的文字发出来献丑了。
那可见不可求的美人啊,你为什么可望却不可及,如那握不着的……;我就这样沉没在失望中,却没有沦陷于绝望的深渊,因为有你在上面飞翔,你,如……
其实我明了,其实我知道,但那是对于我自己。一七尺男儿如何会了解花季少女那善变的心?
所谓伊人,不在远方,就在天际的彼端。
最远有多远?最远就是我寻觅这伊人你,你却停留在水一方……
回答者:娟影魂寒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4-21 21:54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好
100% (1) 不好
0% (0)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作者把此诗的朦胧意境,分析的淋漓尽致,非常赞叹其深邃程度,我想后人也不会有与之比肩的吧.我本人非常喜欢<<兼葭>>也正因此诗的开拓,才有了今天的朦胧诗让我们拭目以待,看到更多更好更美意境的朦胧诗吧.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出处:
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土地。后来秦逐东徙,迁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而《兼葭》在这《秦风》的三百篇抒情文字中独标一格,与其他秦诗大异其趣,绝不相类。在秦国这样的好战乐斗的尚武之邦,没有“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的豪壮,却有如此玲珑剔透、缠绵悱恻之情,不可不算是一大奇事。
翻译:
芦荻秋色一片青苍,星点银光露凝成霜,传说中的那个人啊,总在水国哪个地方。
当我逆着水流而上,风阻波挡长途难往,当我顺着水流去寻,她就在来时路的中流飘荡。
芦荻秋色一片迷离,星点银光露珠亮丽,传说中的那个人啊,总在泽国哪里休憩。
当我逆着水流寻觅,水深浪急船儿难移,当我顺着水流去找,她就在来时路的小岛伫立。
芦荻秋色一片繁盛,星点银光露痕滋润,传说中的那个人啊,总在水泊哪里安身。
当我逆流向前挺进,滩浅草缠船儿难行,当我顺着水流四顾,她就在来时路的沙洲现形。
赏析:
再观全文,前后三章,只换了数字就把男女恋爱这“永恒”的话题表现得充实丰满、淋漓尽致,让人不禁拍手叫绝。
它不是直抒胸意却有含蓄之美,以少许表现多许,给予读者很广的想象空间,它不直接写作者如何思念恋人,却只写出作者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焦急。作者几次求恋人不得,仍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行动也体现他是个热烈向往爱情和执着追求、坚贞不渝的人。而三个“宛在”映出的作者心中那因可见而不可求而愈发想求,而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心虚而愁肠寸断,无限怅惘的苦涩更是本文的精华之一。
而《兼葭》的意境也很美。作者追寻恋人如梦如幻、如痴如醉的清与秋晨雾霭、烟水迷离的景的结合,作者的急切追求与连任可望不可及的结合,作者追求无着的惆怅失意与萧瑟秋景的结合,伊人高洁、富有魅力与兼葭露白、球水澄明的结合都可谓配合得天衣无缝,让人回味无穷。
我以为《兼葭》这种可见却不可求,可望却不可及,失望但不绝望的扑朔迷离的朦胧正是美的最高境界。既有眼观到的,也有心见的。试想一下,那雾里若隐若现的美人,你是不是也蠢蠢欲动了呢?
《兼葭》另有一妙处,就是它的主题也是让人捉摸不透的,这是如我所分析的对恋人的追求,是对梦境的寻索,还是对仕途的觅求?恐怕我们只能任之成为千古之迷了。
由于本诗的精华正是层出不穷的已经因为次次品读而如出水芙蓉般朵朵乍放,所以我希望大家在我的一番肤浅之见后,能自己去寻觅其中的美丽,比如去听听邓丽君的《在水一方》,比如去亲临芦苇茂密的秋景,而那些被你寻见的美丽就都属于你了。
话外音:
这只是我的一次语文演讲,但不知道为什么,当我读了几遍就真的弄假成真地放不下了她,总觉得她有着我不能舍弃的地方,所以就把甚为简陋的文字发出来献丑了。
那可见不可求的美人啊,你为什么可望却不可及,如那握不着的……;我就这样沉没在失望中,却没有沦陷于绝望的深渊,因为有你在上面飞翔,你,如……
其实我明了,其实我知道,但那是对于我自己。一七尺男儿如何会了解花季少女那善变的心?
所谓伊人,不在远方,就在天际的彼端。
最远有多远?最远就是我寻觅这伊人你,你却停留在水一方……
回答者:娟影魂寒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4-21 21:54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好
100% (1) 不好
0% (0)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作者把此诗的朦胧意境,分析的淋漓尽致,非常赞叹其深邃程度,我想后人也不会有与之比肩的吧.我本人非常喜欢<<兼葭>>也正因此诗的开拓,才有了今天的朦胧诗让我们拭目以待,看到更多更好更美意境的朦胧诗吧.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