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的名字

答案:3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30 19:20
  • 提问者网友:战皆罪
  • 2021-03-30 06:56
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的名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廢物販賣機
  • 2021-03-30 07:26
诗名是《山村咏怀》。《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
天圣四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   宋仁宗康定元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扩展资料:

诗人邵雍年少时期,也自认为才志出众,爱读书,几乎无书不读,求学中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刻苦。他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扇扇子,夜里不睡觉的刻苦地学习了好几年。在苦读中他叹息道:“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意即过去的人学习古人经典,还与古人做朋友,不单读古人的书,而且要广泛游历古人曾经游历过的地方,而我现在只是读了古人的书,却还没有去四方游历过。”
所以,他就越过黄河、汾河、徒涉江淮、汉江平原。考察了西周的那些分封国的齐、鲁、宋、郑遗址,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游历来增长见识,待到邵雍归来时,他感叹道:“道在是矣!”自此便再没有出去游历了。当时李之才(字挺之)为共城县令,听说邵雍好学,便去见邵雍,说:“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邵雍回答道:“幸受教。”
参考资料:山村咏怀-百度百科邵雍(北宋哲学家)-百度百科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鸠书
  • 2021-03-30 10:13
谁看谁是猪。
  • 2楼网友:毛毛
  • 2021-03-30 08:34
《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全诗如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释义: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