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以茶代酒的典故由何而来?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8 15:03
  • 提问者网友:沦陷
  • 2021-03-27 18:41
以茶代酒的典故由何而来?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3-27 19:51
以茶代酒的典故最早出现在晋朝陈寿写的《三国志.韦曜传》里,“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已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荈以当酒。”
文中的皓即孙皓(242—284年),字元宗,中国三国时代东吴的第四代君主(264-280年在位)。他是孙权被废去皇太子地位的第三子孙和的长子,也是东吴的最后一个皇帝。其中的曜字弘嗣,原名韦昭,(陈寿为了避晋武帝之父司马昭的违,所以改为韦曜),吴郡云阳人,以博学多闻而为孙皓所器重。也就是说,吴王孙皓每次大宴群臣,座客者至少得饮酒七升,有本事能从嘴丫漏掉,不把它咽下去也可以,但七升的酒必须见底的。有位叫韦曜的酒量不过二升,孙皓对他特别优待,担心他不胜酒力出洋相,经常允许他少喝,或暗中赐给韦曜茶来代替酒。 可惜,耿直磊落的韦曜碰到的是个嗜酒如命,贪图享受的平庸幼稚糊涂之主。孙皓竟把宴会演变成了“过家家”,“皓每于会,因酒酣,辄令侍臣嘲虐公卿,以为笑乐。”韦曜认为这样下去,“外相毁伤,内长尤恨”,彻底堕落的孙皓不听韦曜的劝阻,最终,引起孙皓对他的厌恶把他打入天牢,不久被处死。(韦曜的死还有其它的原因)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罪歌
  • 2021-03-27 21:41
以茶代酒的典故最早出现在晋朝陈寿写的《三国志.韦曜传》里,“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已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