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诗文中常用“豆蔻”比喻少女?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3 09:45
- 提问者网友:送舟行
- 2021-03-02 12:03
为什么古代诗文中常用“豆蔻”比喻少女?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狂恋
- 2021-03-02 13:20
【网文】不论是古代诗人或现在的文人,往往都喜欢用“豆蔻”来比喻少女。如宋朝陆游 《小园春思》诗:“小轩愁入丁香结,幽径春生豆蔻梢。”及明朝许自昌《水浒记?联姻》:“拥鸳衾梦绕巫山,但豆蔻含胎可怜。”那么,豆蔻,是一种植物,其种类有草豆蔻、白豆蔻、肉豆蔻三种。一般用来专称白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外形像芭蕉,叶厚,果实状似葡萄,种子像石榴子,黄色,有辛辣香气,可入药。此外,豆蔻又作为白豆蔻种子的俗称,可作为调味品、芳香剂、芳香兴奋剂、驱风剂等。
豆蔻约一丈多高,在初夏开花,秋季结成果实和种子。豆蔻花未大开时就显的非常丰满,故俗称为“含胎花”
,因此也就成为少女的象征。
豆蔻一词,典出唐朝杜牧《赠别诗二首之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意思是说,姿态轻盈举止优雅正是十三年华,就像二月初枝头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看尽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人,卷起珠帘故作娇俏的美女没有人比得上她。
这是杜牧在扬州期间,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一位歌女。诗中用早春二月初树梢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喻十三岁的少女。因此,豆蔻后来就被用来专以形容十三、四岁的年轻美少女。豆蔻,也可写作“荳蔻”。
另外,古人对人生不同阶段的年龄都有不同的代称,女子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特殊叫法。女子十三、四岁称为“荳蔻年华”
,典出唐朝杜牧诗中之意。十五岁称为“及笄”
,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而束发加笄,表示成年,又称笄年。据《礼记?曲礼上》载︰“女子许嫁,笄而字。”是说,女子成年许嫁才能命“字”
,故女子尚未有婚嫁之约,称为“待字”。
女子十六岁称为“二八年华”、“破瓜”、“瓜字初分”
。二八是指“二个八的年纪”
,又“瓜”字在隶书及南北朝的魏碑体中,可拆成二个八字,八加八就是十六。而女子到了出嫁年龄称为“摽梅之年”
,取自《诗经?召南?摽有梅?序》:“摽有梅,男女及时也。”摽梅,原意是指梅子成熟后从树上掉落。
女子二十岁称为“双十年华”、“桃李年华”
。双十就是二个十,即二十;又二十岁正如桃花、李花盛开时的艳丽动人。另女子二十四岁称为“花信”
,每年春天,花开季节所吹的风称为“花信风”
。小寒至谷雨,四个月共有八气二十四候,每气有三番,每候有一种花的信风,故又称为“二十四番花信风”
。因此,古人认为要吹过“二十四番花信风”才会进入夏季。
豆蔻约一丈多高,在初夏开花,秋季结成果实和种子。豆蔻花未大开时就显的非常丰满,故俗称为“含胎花”
,因此也就成为少女的象征。
豆蔻一词,典出唐朝杜牧《赠别诗二首之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意思是说,姿态轻盈举止优雅正是十三年华,就像二月初枝头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看尽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人,卷起珠帘故作娇俏的美女没有人比得上她。
这是杜牧在扬州期间,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一位歌女。诗中用早春二月初树梢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喻十三岁的少女。因此,豆蔻后来就被用来专以形容十三、四岁的年轻美少女。豆蔻,也可写作“荳蔻”。
另外,古人对人生不同阶段的年龄都有不同的代称,女子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特殊叫法。女子十三、四岁称为“荳蔻年华”
,典出唐朝杜牧诗中之意。十五岁称为“及笄”
,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而束发加笄,表示成年,又称笄年。据《礼记?曲礼上》载︰“女子许嫁,笄而字。”是说,女子成年许嫁才能命“字”
,故女子尚未有婚嫁之约,称为“待字”。
女子十六岁称为“二八年华”、“破瓜”、“瓜字初分”
。二八是指“二个八的年纪”
,又“瓜”字在隶书及南北朝的魏碑体中,可拆成二个八字,八加八就是十六。而女子到了出嫁年龄称为“摽梅之年”
,取自《诗经?召南?摽有梅?序》:“摽有梅,男女及时也。”摽梅,原意是指梅子成熟后从树上掉落。
女子二十岁称为“双十年华”、“桃李年华”
。双十就是二个十,即二十;又二十岁正如桃花、李花盛开时的艳丽动人。另女子二十四岁称为“花信”
,每年春天,花开季节所吹的风称为“花信风”
。小寒至谷雨,四个月共有八气二十四候,每气有三番,每候有一种花的信风,故又称为“二十四番花信风”
。因此,古人认为要吹过“二十四番花信风”才会进入夏季。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人類模型
- 2021-03-02 14:28
古语年龄
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礼记·内则》“拂髻,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这里的“白首”代称老年。
及笄仪式
垂髫: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髫”代称儿童的幼年。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则又指出嫁的年龄。《聊斋志异·胭脂》:“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一回:“老者便对布库里雍顺道:‘小女伯哩年将及笄,如蒙不弃,愿附姻好。’”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归有光《项脊轩志》)。束发一般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左思《咏友》诗:“弱冠弄柔翰,旧荦观群书。”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