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甲]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2 10:05
  • 提问者网友:战魂
  • 2021-01-01 21:37
比较阅读古文,完成下题。  [甲]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③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⑤,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⑥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⑦拜而死。(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释:①弘范:蒙古军队中的汉军元帅,曾率部下俘获文天祥。②厓(y2)山:宋末宋军抗元的最后据点。③扞(h4n):保卫。④泫(xu4n)然:泪水滴下的样子。⑤捄(ji)):同“救”。⑥供张:陈设帷帐及一切用具。⑦乡(xi4ng):同“向”。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_____(2)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________________(2)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________________3.甲文中的两处画线句分别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任选一处回答即可)________________4.乙文中的弘范为什么要“以客礼”来对待“阶下囚”文天祥?________________5.甲、乙两文表达的共同主题是什么?(用一个成语概括)两文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叶十三刺
  • 2021-01-01 21:59
答案:解析:  1.(1)同“避”,躲避。  (2)不专一,不忠实。  2.(1)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即“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即“不义”)。  (2)若能以侍奉南宋之心来侍奉我大元皇帝,仍不失你的荣华富贵,仍然是你做宰相。  3.第①句采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具体。  4.这体现了元军对文天祥敬重的态度,因为文天祥的民族节气让他们折服。  5.舍生取义。甲文以议论为主,乙文以记叙为主。  (乙文)参考译文:  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到弘范,左右押解之人令其拜见,文天祥坚持不拜。弘范就以宾客之礼接见了他,与其共入厓山,并要求文天祥作书与张世杰,令其投降。文天祥说:“我不能报效祖国,反而教我让人背叛自己的国家,怎么可以这样做呢?”弘范仍然要求他写招降书,文天祥不得已,把自己过零丁洋时所做的诗文给了他,诗末有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看了后,就不再提及此事。后来厓山被攻破,弘范在军中置酒大摆庆功会。弘范说:“你的国家已经灭亡,你作为宰相忠孝已经两全了,若能以侍奉宋的心侍奉我大元皇帝,仍不失你的荣华富贵,仍然是你做宰相。”文天祥潸然泪下,说:“国家灭亡而不能救,作为人臣即使死了,也不能免除自己的罪过,怎能苟且偷生,另侍他主呢?”弘范感其义,派人将其护送至京师,文天祥在路上,八天不吃饭,但是没有饿死,于是就停止了绝食。到了北京(即燕京),招待文天祥的人招待得很周到,但天祥并不为所动,他不睡觉,通宵坐至天明。于是把文天祥转交到兵马司,由卫兵把守看管……文天祥临刑前面不改色,对旁边的士卒说:“我的使命完成了。”向南拜而从容就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洎扰庸人
  • 2021-01-01 23:29
我明天再问问老师,叫他解释下这个问题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