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胡番与西洋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4 22:49
  • 提问者网友:别再叽里呱啦
  • 2021-12-24 03:2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胡番与西洋汉语中用来指“老外”或“舶来品”的词,有胡,番、西、洋。胡,大约是用得最早的。它原本泛指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即“胡人”。所以,但凡叫做“胡什幺”的,多半来自所谓“西域”。西域的概念,近一点的.在无山以南,昆仑山以北,玉门以西.葱岭以东(葱岭即帕采尔高原)。远一点,则可到克什米尔和伊朗了。中国和西域交通很早。两千一百多年前,张骞便通了西域,以后又有丝绸之路,中亚文化也就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琵琶、五弦、忽雷、兜不思.都是西域拨弦乐器,当时统称胡琴。火不思是鸟特的一种,突厥语叫qobuz.译名也五花八门,什么和必斯,虎拨思、吴拨思,比较好玩的则有胡不思和浑不似两种。火不思后采变成了拉弦乐器。也就是二胡。二胡是典型的“中外合资”产品。北方的马尾、松香,南方的蛇皮、竹子,中西合璧,北人南相,表现力极强,也就在民乐演奏中唱起了主角。尽管西域的文化贡献如此之大.中原却并不怎么领情。喜欢胡食、胡服、胡乐、胡舞的当然大有人在,但“胡”这十字眼还是带有贬义。在中原之人看采,北方的胡,南方的越,都有些“非我族类”的味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虽云“意合则胡越为昆弟”,但意合的时候有,意不合的时候也多。而且往往是一言不合,便刀兵相见,双方之间,心里面使难免有些别扭。 更重要的是,在中原华夏之人看来,胡人(也包括所有的“蛮夷”)不懂礼仪,不讲道理,不守规矩,喜欢“胡来”。胡来也就是任意乱来。此外,胡扯、胡闹,胡言乱语、胡搅蛮缠、胡说八道、胡作非为,意思和来所都差不多。 这当然是一种偏见,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但它们产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并非没有道理。胡思乱想一词最早见于南宋朱熹的《答潘文叔》。胡说和胡来则分别见于南宋周密的《齐东野语》和金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南宋与金,那可是中原汉人最仇恨胡人的一个时代。 胡的本义是兽肉(颔下垂内),番的本义则是兽足。番,也是用来指外族和外国的,叫番邦,而且主要指西方诸族、诸国,叫西番。用兽肉、兽足来指称外族.外国,毕竟不太友好,也不文明礼貌,因此胡、番便渐渐为西、洋所替代,叫西、洋的也不一定就不带贬义,比如西崽、洋相。但毕竟西、洋只是说出了一个客观事实,不像胡、番那样带有主观色彩,要好得多了。这说明民族偏见虽然在所难免,时代和社会也毕竟在进步,语言也不会一成不变的。4.下列有关“胡”“番”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的本义是兽肉,原指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凡叫做“胡什么”的,多半来自所谓“西域”。B.“番”的本义是兽足,汉语中用来指外族和外国,西方诸族、诸国在我国历史上也被称为西番。C.“胡”字在中原文化中带有贬义,如胡来、胡扯、胡言乱语、胡搅蛮缠、胡说八道、胡作非为等。D.“胡”“番”尽管后来被西、洋所代替,但西、洋仍然带有贬义,不太友好,也不文明礼貌。5.下列说法不属于“西域的文化贡献大,中原却并不领情”的原因的一项是A.胡食、胡服、胡乐、胡舞等西域文化流人中原,只受部分中原人的喜爱。B.在中原人看来,北方的胡人,有些“非我族类”的味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C.西域和中原.往往是一言不合,便刀兵相见,双方之间,心里面便难免有些别扭。D.在中原华夏之人看来,胡人不懂礼仪,不讲道理,不守规矩,喜欢任意乱来。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胡、番、西、洋用来指称的外族、外国,在古代包括克什米尔和伊朗在内的广大区域。B.表现力极强.在民乐演奏中担当主角的二胡,是由西域拨弦乐器火不思演变而来的。C.胡说、胡来、胡闹、胡思乱想等词语都是产生在中原汉人最仇恨胡人的南宋与金代。D.现在用西洋替代胡番,符合客观事实,没有民族偏见,是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鸠书
  • 2021-12-24 04:11
4.D(“仍带有贬义,不太友好,也不文明礼貌”不当)5.A(该项内容不是“中原却并不领情”的原因)6.B(A项.“包括克什米尔和伊朗在内的广大区域”不当;C项,“胡闹”在原文中的来源投有提及,无中生有;D项,“没有民族偏见”不当)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一把行者刀
  • 2021-12-24 04:42
这个问题我还想问问老师呢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