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贾平凹的《访兰》

答案:3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7-26 00:20
  • 提问者网友:记得曾经
  • 2021-07-25 05:19
访 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一趟,带回些野兰来培栽。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做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观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几分愠怒。以后又进山去,可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使我很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着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培栽,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止住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呢?”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欣赏它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地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欣赏它的这种纯朴,后悔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又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1、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3、为什么不说是“看兰”或“找兰”

4、文章倒数第二段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等灯
  • 2021-07-25 06:29

1 2.这篇托物言理的文章堪称许地山先生《落花生》的姊妹篇。许先生的父亲借桌上的落花生发议论,教育子女不要做“好看”的人,而要做“有用”的人。贾平凹的《访兰》叙述过程更为从容,通过父与子去深山访兰,然后就野生的兰草与家养的兰草的区别发生对话,自然引出父亲希望儿子达到的一种做人的境界:保持真性,不媚俗。全文构思精巧,行文如行云流水,允称佳构。


3.为了突出对兰所变现出来的一种崇高品质,怀有崇敬之情,而“看兰”“找兰“没有突出此感情


4.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零点过十分
  • 2021-07-25 08:32

可以吗

  • 2楼网友:慢性怪人
  • 2021-07-25 07:05

《访兰》阅读答案:

1、《访兰》开篇先写父亲爱兰、养兰,但当乡亲邻人去观赏的时候,父亲不但没有得意反而“愠怒”,这使“我”不理解。以后和父亲一起访兰,通过和父亲讨论野生、家养的兰花品质,“我”才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文章表达了作者向往像野生兰草一样,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节操,不为世俗所改变,不献媚逢迎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的感情。

3、这是因为 、“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面了“父亲”与“我”对兰草高雅、纯朴品格的敬仰,同时用“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从而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

4、文章倒数第二段揭示了一个人只有保持纯真质朴的品性,不献媚,不低俗才能为人所敬重,才能有益与社会的哲理

敬请追问!谢谢采纳!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