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贾母对张道士说的性情好是什么概念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6 19:45
  • 提问者网友:不爱我么
  • 2021-01-06 05:46
贾母对张道士说的性情好是什么概念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封刀令
  • 2021-01-06 07:02
越剧《红楼梦》中有句很经典的唱词,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堪称大俗中的大雅,饱含着对林妹妹无尽的欢喜之情。或许是先入为主,以致我后来读原著时,几乎都没去留意林妹妹自己的家,好象她就是有一天从天上无意中掉下来,刚好掉到宝玉面前。当然书中确实也着墨不多,寥寥数语交代了林妹妹家族,及母亲贾敏一疾而终后,便被外祖母执意带去抚养。初时只以为,就是简单地交代了林黛玉身世的凄凉,无依无靠才投奔了贾家。但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丰盛,越来越觉得林黛玉身世何止是凄凉,她去贾家的背后,实则有更大的家庭因素。

  林家原籍苏州,亦是钟鼎之家书香之族,黛玉之父林如海更是前科探花,至黛玉五岁时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一年后,贾敏病故,贾母念及黛玉无人依傍教育,于是遣人接走黛玉。此举让一些人认为,贾母是为了合法接收林家财产,然后与林如海达成协议,内容包括将黛玉抚养长大,并嫁为贾家媳妇。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分析下其实有个明显的漏洞,那就是,这个理论的完美是建立在我们作为读者看到林如海也死去的事情上的。而真正,贾母接去黛玉时,林如海年不过四十,虽一介书生,然亦无病在身,因此谁都不可能预先就知道林如海将不久于人世而临终向贾母托孤。更何况,林如海病故确是在四年之后。

  因此,在抚养黛玉上,贾母是毫无私念真心疼爱黛玉的。而她接走黛玉的真正原因,应该是看穿了黛玉在林家的处境。首先,以贾母的自身阅历来讲,一个从贾府的重孙媳到今日也有了重孙媳,这长长的五十多年经历,按她的话说,什么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都经了些。所以在她看来,女儿贾敏一死,对于上任才一年的巡盐御史林如海来说,必定忙于公务,根本无暇顾及黛玉,何况,主内本就是女主人的事。就象贾府里王夫人应酬外间来往、王熙凤主内理家一样。再有,林如海虽无子,却也有几房姬妾,这几房里难保没有赵姨娘之流存在。贾家尚有贾母王夫人凤姐呢,赵姨娘都能时不时地闹得鸡飞狗跳,一会贾环将灯油泼在宝玉脸上了,一会扎纸人要弄死宝玉凤姐了,这些虽是后文,但却是赵姨娘类性情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三,贾母自己娘家史湘云的遭遇也是一警。湘云襁褓时,父母便已双亡,虽居于绮罗丛中,终无人娇养。于是常被接来贾母身边的湘云,有入天堂之感,扮小子呀大说大笑呀,而在史家,据宝钗讲来还常是淌眼抹眼做女红至深夜的。通部看来,在对待自己的儿孙辈上,贾母犹如营救犹太人的辛德勒一样,是深具这种英雄气质的。所以,一旦意识到黛玉的处境之后,便立即遣人接走,并且是致意务去,绝非惺惺作态!

  接着是四年后林如海身染重症,贾母派的是贾府第一得力贾琏陪同黛玉回扬州,又是定要他送去,再仍旧带回来。次年,去了苏州的昭儿带回贾琏口信说林如海病故,来讨老太太示下,带大毛衣服等等。首先“四年前的“致意务去”,及四年后的“定要”,表明贾母绝对无条件地要收养黛玉。再有,当凤姐一听说林父病故,便马上对宝玉笑说,:“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此刻,贾母贾琏熙凤三个在未密谋的情况下,最懂贾母心思的王熙凤一下就说这话,由此可见,贾母从未考虑过要吞并什么林家财产。

  有人怀疑说,带大毛衣服是托辞,讨老太太示下才是实质,即,与林父临终的托孤协议。真是够奇怪的,黛玉去扬州时,林父只是病重,并未说临终,而且实际还是次年九月去世的。就算是贾家又神机妙算了一把,算定林如海此番必死无疑,但是昭儿带回口信时,林父已死,灵柩也已扶到原籍苏州。要商量黛玉的去向,也只能跟林氏家族其他人商讨。当然,也有可能林父临终前确实跟贾琏商量了。

  但是有一个事实摆在面前,即黛玉离家的四年,林如海忙于公务,他的家庭理财手绝对由几房姬妾把持着。名义上能给黛玉的,至多就是母亲贾敏当年丰厚的嫁妆。这或许就是贾琏日后感叹的前一次发过的财。虽不至于就有三二百万,但由王夫人口中听来,这个嫁妆也绝不菲薄。而贾琏后来感叹说要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这个数目应该跟当时的需求有关,而不是确指曾发过如数财。

  至于别的财产,我就不信,同样诗礼之家的贾府,个个都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而林氏家族的人会个个慷慨大方到将他们的钱财送给他人去。有这么好赚的生意,他们自己不会抚养黛玉么?如果他们真有慷慨大方这么好的人品,一身傲骨的黛玉又何需到贾府去过那种寄人篱下的屈辱生活。正象日后紫鹃所忧虑的那样,终不成林家的女儿要在贾家一世不成。便以宝黛之情来讲,若有丰厚的嫁妆,清高的黛玉,只怕宁愿以林家千金的身份入主贾府,而不是在贾母的庇荫下与宝玉苟且偷安地厮守。她羡慕宝钗的“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黛玉的一生都在追求这种人格上的尊严与洒脱。

  而黛玉终究还是过起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对宝钗说“你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可以看出,对于林家别的财产,黛玉确实是不曾染指半份。对于一些人说林父巨额托孤,是瞒着年幼的黛玉,这个想法是不可思议的,甚至可以说是匪夷所思的。且不说颦儿有着一眼让人看穿“心较比干多一窍”的聪慧敏锐。就算黛玉真的年幼无知,还不会支配自家的财产。但是知道有这样一笔财产,至少可以让贾家有所顾忌,至少可以让自己有所底气,而根本不是被无偿收养。有个电影《双旗镇刀客》,同样年幼的孩哥在父亲死后就清楚知道自家与前去投奔的人家的恩恩怨怨,甚至包括未婚妻屁股上的一颗痣。

  贾母到底有没接收林家财产,觉得还可以从这来看。贾母曾经为了安慰宝玉说,“那不是林家的人。林家的人都死绝了,没人来接他的,你只放心罢。”不论出于什么目的,用“死绝”来形容一个家族,不管怎么说都是很恶毒的言词。为什么会有如此恶毒的话呢。首先应该是贾敏的早亡。贾母说贾敏是儿女中独疼的一个,那么出于对贾敏早亡的抗拒心理,或许对林家有微词也不定。不然,何必贾敏一去世,便非要接走黛玉,这是对林家及那几房姬妾是多大的不信任啊。如果说开始还仅仅只是贾母的小心机,那么接到后黛玉随身带来的一极老一极小的两个仆人,就完全印证了贾母对黛玉的忧虑,至少可看出,林家对于黛玉的生活起居照料,并不那么细致入微,只怕那几房姬妾比赵姨娘也高尚不了多少。于是便另叫了后来的紫鹃伏侍黛玉。再有,或者就是林父病故后,黛玉一无所得的状况,使得贾母对林家彻底增了厌恨。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白昼之月
  • 2021-01-06 08:17
性情好,我个人理解,不是所谓的大家觉得的脾气好,识大体。因为这里是在给张道士说给宝玉提亲的事,所以应该是说宝玉喜欢的性情。所以呢,只要宝玉喜欢,就是性情好(就此也就是说,林黛玉那种性情不是不好,薛宝钗那种性情不见得好)。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