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好坏不分的成语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7 13:57
- 提问者网友:世勋超人
- 2021-03-16 16:51
比喻好坏不分的成语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想翻身的咸鱼
- 2021-03-16 16:56
不识好歹:【基本解释】:识:知道;歹:坏。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拼音读法】:bù shí hǎo dǎi
【使用举例】:叶圣陶《文心》十五:“给你们读一点古书总是好意;古书又不是毒药,竟会这样胡闹起来,这明明是~呀!”
【近义词组】:不识抬举、混淆黑白、是非不分
【反义词组】:是非分明
【使用方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人不辨是非,不懂别人的好意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6回:“你这泼猴,不识好歹!”
【歇后语】:好心当作驴干肺
【拼音读法】:bù shí hǎo dǎi
【使用举例】:叶圣陶《文心》十五:“给你们读一点古书总是好意;古书又不是毒药,竟会这样胡闹起来,这明明是~呀!”
【近义词组】:不识抬举、混淆黑白、是非不分
【反义词组】:是非分明
【使用方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人不辨是非,不懂别人的好意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6回:“你这泼猴,不识好歹!”
【歇后语】:好心当作驴干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青灯有味
- 2021-03-16 18:17
笔削褒贬 笔:记载。削:删改。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不分玉石 指无有区别,同归于尽。参见“玉石俱焚”。
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向非君侯来,合郡士民当不分玉石矣。”
不识好歹 不知好坏。指愚蠢,缺乏识别能力。
出处:《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九阿姐]方才告诉我许多话,说你不识好歹,放着鹅毛不知轻,顶着磨子不知重,心下好生不悦。”
不相上下 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
出处:唐·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不知好歹 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不分玉石 指无有区别,同归于尽。参见“玉石俱焚”。
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向非君侯来,合郡士民当不分玉石矣。”
不识好歹 不知好坏。指愚蠢,缺乏识别能力。
出处:《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九阿姐]方才告诉我许多话,说你不识好歹,放着鹅毛不知轻,顶着磨子不知重,心下好生不悦。”
不相上下 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
出处:唐·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不知好歹 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