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现代甲骨四堂是指的谁?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30 10:18
  • 提问者网友:黑米和小志
  • 2021-03-29 10:37
现代甲骨四堂是指的谁?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猎心人
  • 2021-03-29 10:46
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一、甲骨四堂
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著名学者陈子展教授在评价早期的甲骨学家的时候写下“甲骨四堂,郭董罗王”的名句,这一概括已为学界所广泛接受.唐晓兰曾评价他们的殷墟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二、【鼎堂】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字鼎堂.四川乐山县人.1928年6月,在日本东京的书店,他拿到了罗振玉所著《殷墟书契考释》,开始了他的甲骨文研究.郭沫若几乎访遍了日本所有的收藏者,掌握了大量的实物资料.1929年8月1日,他的《甲骨文字研究》正式完成.在这以前,他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就已经收录了他的《卜辞中之古代社会》一文.从此,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走上了颠峰时代.几经周折,他的另一部著作《卜辞通纂》也问世了.郭沫若从事甲骨文研究主要是在日本十年流亡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后.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起点高,方法新,因而一出手就高屋建瓴地超过了前人.1959年8月郭沫若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甲骨文出土地——安阳殷墟.晚年,主编的大型甲骨文汇编《甲骨文合集》,收入41956片甲骨,被誉为新中国古籍整理的最大成就.使甲骨文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彦堂】董作宾
董作宾(1895年3月20日-1963年11月25日),字彦堂.河南南阳人.1928年10月,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广州成立.董作宾被聘为通讯员,受命到安阳进行殷墟调查.回到北京,汇报了在安阳的考察情况,立即得到蔡元培院长的重视.几天后,董作宾再次来到安阳,中国文物考古史上首次对殷墟的科学发掘拉开了序幕!从1928年至1937年科学发掘15次,董作宾参加了前7次和第9次发掘.奠定了我国田野考古学的基础,培养了一大批考古学专家.他1933年发表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公认是一部中国甲骨文史上划时代的名著.他对甲骨学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甲骨断代学.董作宾重视对甲骨的描摹,他的甲骨书法,为世界许多名家所收藏.
四、【雪堂】罗振玉
罗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字叔蕴,号雪堂.浙江上虞人.罗振玉自幼研读古籍,对文物古董造诣很深.1902年罗振玉第一次在刘铁云家看到甲骨文字的墨拓本,认识了甲骨文字,1906年,他任学部参事官,不仅广为收集古物,也着手调查甲骨的真正出土地.他对甲骨学的重大贡献是他最早探知了甲骨文的出土地,并考证其地为“武乙之都”;他将甲骨文中的人名与《史记.殷本记》中商王名相比较,发现其大部分相同;他在考释文字的基础上注意了对整条甲骨文卜辞的通读;在考释文字上,他提出“由许书以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窥卜辞”的方法,对一词的考释,必求其形声义的符合.这些都给后来考释古文字者以启迪.
五、【观堂】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2月2日-1927年5月3日),字静安,号观堂,是我国近代最著名的学者之一.1917年,王国维登上了甲骨学研究的高峰.他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一书,纠正了《史记》中记载的个别错误,证明了司马迁的《史记》的确是一部信史.被誉为甲骨文发现19年来第一篇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科学论文.郭沫若曾评价说:“卜辞的研究,要感谢王国维.是他,首先由卜辞中把殷代的先公先王剔发了出来.王国维的业绩,是新史学的开山.”他做学问的最大特点,不是就甲骨文字本身去研究,而把古文字学与古代史一起研究,充分利用最新的甲骨材料,去对照历史.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