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温和噬菌体的名词解释?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1 02:30
  • 提问者网友:记得曾经
  • 2021-11-20 13:40
温和噬菌体的名词解释?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duile
  • 2021-11-20 14:28
温和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能与宿主菌基因组整合,并随细菌分裂传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不引起细菌裂解。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prophage),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um)。前噬菌体偶尔可自发地或在某些理化和生物因素的诱导下脱离宿主菌基因组而进入溶菌周期,产生成熟噬菌体,导致细菌裂解。温和噬菌体的这种产生成熟噬菌体颗粒和溶解宿主菌的潜在能力,称为溶原性(lysogeny)。由此可知,温和噬菌体可有三种存在状态:①游离的具有感染性的噬菌体颗粒;②宿主菌胞质内类似质粒形式的噬菌体核酸;③前噬菌体。另外,温和噬菌体可有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而毒性噬菌体只有一个溶菌性周期。
溶原状态通常十分稳定,能经历许多代。但在某些条件如紫外线、X线、致癌剂、突变剂等作用下,可中断溶原状态而进入溶菌性周期,这称为前噬菌体的诱导与切离(excision),发生率为10-2~10-5。极少数溶源性细菌中的前噬菌体离开细菌基因组后,不进入溶菌性周期,这个现象被形象地称之为“治愈”。
溶原性细菌具有抵抗同种或有亲缘关系噬菌体重复感染的能力,即使得宿主菌处在一种噬菌体免疫状态。
某些前噬菌体可导致细菌基因型和性状发生改变,这称为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例如白喉棒状杆菌产生白喉毒素,是因其前噬菌体带有毒素蛋白结构基因;A群溶血性链球菌受有关温和噬菌体感染发生溶原性转换,能产生致热外毒素;肉毒梭菌的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溶素的产生,以及沙门菌、志贺菌等的抗原结构和血清型别都与溶原性转换有关。
温和噬菌体在吸附和侵入宿主细胞后,将噬菌体基因组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或以质粒形式存在细胞内),随宿主DNA复制而同步复制,随宿主细胞分裂而传递两个子细胞中,宿主细胞则可正常繁殖,以上过程称为“溶源周期”。但在一定条件下,噬菌体基因组可进行复制,产生并释放子代噬菌体,即“裂解周期”。因此温和噬菌体既能进行溶源循环,还能进行裂解循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慢性怪人
  • 2021-11-20 15:32
有些细菌体在侵入细菌后,不立即大量复制繁殖,而是将它们的核酸整合在寄主染色体上,同寄主细胞同步复制,并传给子代细胞,寄主细胞不裂解的一类细胞。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