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10分)
(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事。(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图二)
(图一)
(图三)
请在上述图文启发下联系历史,回答问题:
(1)具体解释“已成定局的悲剧”和图片一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3分
(2)为什么说上述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3分)
(3)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2分)
(4)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酌字“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2分)清政府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公车上书”——推动了当时维新运动的兴起(3分)。(2)光绪帝召见康有为,商议变法事宜(或者说讨论戊戌变法等)。从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目的(政治上期望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挽救民族危机等)、变法内容(政治、经济、文教)、变法性质等角度说明是一次通过变法的现代化运动。(上述角度中任答3点即可得3分)
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10分)(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9 17:49
- 提问者网友:我没有何以琛的痴心不悔
- 2021-01-28 21:45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廢物販賣機
- 2021-01-28 22:52
(答案→)清政府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公车上书”——推动了当时维新运动的兴起(3分)。(2)光绪帝召见康有为,商议变法事宜(或者说讨论戊戌变法等)。从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目的(政治上期望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挽救民族危机等)、变法内容(政治、经济、文教)、变法性质等角度说明是一次通过变法的现代化运动。(上述角度中任答3点即可得3分) 解析: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并第一次把政治主张同救亡图存的实践结合起来,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变法试图对旧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戊戌变法既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综合三幅图片,结合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来分析。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醉吻情书
- 2021-01-28 23:48
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