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生死相随的古诗词,什么是大彻大悟什么是看破红尘,什么是参透生死,人生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1 11:13
- 提问者网友:温柔港
- 2021-04-30 13:11
表达生死相随的古诗词,什么是大彻大悟什么是看破红尘,什么是参透生死,人生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玩世
- 2021-04-30 14:11
无欲无求:
汝等比丘(和尚。自己注),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直尔少欲,尚宜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盘,是名少欲。(少欲的人,内心会坦然,没有什么可忧愁、畏惧的。无论做任何事、在任何时刻,都会觉得很满足;无论在任何人事环境中,也都会时时抱持感恩心。)
四大皆空:
佛教把一切物质现象(色法)归纳为四种基本要素,即坚性的“地”、湿性的“水”、暖性的“火”、动性的“风”,谓之“四大”。四大可分为内、外两大类:同心识和合而形成众生肉体的为“内四大”;不同心识和合而形成山河大地等的为“外四大”。通常从前者的意义引申,称人身为“四大”,就人体而言,四大不调,百病丛生,四大离散,则身躯坏灭,这时,我们的身体又在那里呢?所以,无论是世界万物,或是我人的身体,都只是四大和合而成的假相罢了,并没有一定的实体。不仅如此,四大的本身主要是指坚、暖、湿、动四种特性,遇缘就会生起变化,因此,这些特性的当体也是了不可得。“四大皆空”,就是指宇宙万有均无实体的真理。
其实佛法中,不讲红尘,也没有讲看破红尘,只有讲到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相对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六尘是外境,六根是内境,必须加上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才能产生身心现象。心为外境所转,也就是被六尘所动,就会以六根造作善恶、好坏等的行为,佛法称此为造业。其可以造恶业,也可以造善业:造恶业下堕地狱、饿鬼、畜牲的三恶道;造善业则还生为人,或生天界,享受人天的福报。但是不论下堕或上升,都是在世间的轮回生死苦海之中。欲解脱,则必须认识六尘是虚幻的、不实的、多变的。《金刚经》把它形容为如梦、如幻、如泡、如影。能够彻悟六尘世界的虚幻不实,当下就是解脱自在。若身心处于六尘世间,而不为六尘世间所困扰、诱惑,就不会起烦恼,称为解脱之人。
呵呵,四大皆为空,也就无所谓生与死了……:)
汝等比丘(和尚。自己注),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直尔少欲,尚宜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盘,是名少欲。(少欲的人,内心会坦然,没有什么可忧愁、畏惧的。无论做任何事、在任何时刻,都会觉得很满足;无论在任何人事环境中,也都会时时抱持感恩心。)
四大皆空:
佛教把一切物质现象(色法)归纳为四种基本要素,即坚性的“地”、湿性的“水”、暖性的“火”、动性的“风”,谓之“四大”。四大可分为内、外两大类:同心识和合而形成众生肉体的为“内四大”;不同心识和合而形成山河大地等的为“外四大”。通常从前者的意义引申,称人身为“四大”,就人体而言,四大不调,百病丛生,四大离散,则身躯坏灭,这时,我们的身体又在那里呢?所以,无论是世界万物,或是我人的身体,都只是四大和合而成的假相罢了,并没有一定的实体。不仅如此,四大的本身主要是指坚、暖、湿、动四种特性,遇缘就会生起变化,因此,这些特性的当体也是了不可得。“四大皆空”,就是指宇宙万有均无实体的真理。
其实佛法中,不讲红尘,也没有讲看破红尘,只有讲到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相对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六尘是外境,六根是内境,必须加上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才能产生身心现象。心为外境所转,也就是被六尘所动,就会以六根造作善恶、好坏等的行为,佛法称此为造业。其可以造恶业,也可以造善业:造恶业下堕地狱、饿鬼、畜牲的三恶道;造善业则还生为人,或生天界,享受人天的福报。但是不论下堕或上升,都是在世间的轮回生死苦海之中。欲解脱,则必须认识六尘是虚幻的、不实的、多变的。《金刚经》把它形容为如梦、如幻、如泡、如影。能够彻悟六尘世界的虚幻不实,当下就是解脱自在。若身心处于六尘世间,而不为六尘世间所困扰、诱惑,就不会起烦恼,称为解脱之人。
呵呵,四大皆为空,也就无所谓生与死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