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3种不同版本的情感 音乐 手段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3 06:46
  • 提问者网友:我没有何以琛的痴心不悔
  • 2021-02-22 06:27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3种不同版本的情感 音乐 手段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02-22 07:51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版本进一步比较(二)

综合上一乐章的情况,Toscanini、Karajan、Monteux属于快速的代表,时间都是七分钟略多一点,Szell、Kleiber、Dorati、Reiner属于中等速度,大概在七分半钟,而Bernstein、Furtwangler、Bohm却属于比较慢速度的,在八分钟这个范围。

前两天晚上也在加班做事情,没时间来听音乐,今天来继续谈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相比第一乐章来说,第二乐章这个行板所体现的就不是第一乐章那种流畅的快板的风格了。实际上第二乐章的风格跨度可能是这部交响曲里面最大的一个乐章,从比较抒情、比较柔和的由提琴演奏的部分,转换到很雄壮、很庄严的进行曲部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无论对指挥还是听众来说都是有一定挑战性的。由于风格的强烈反差,指挥对于乐队的绝对控制力在此乐章应该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我没有听过Klemperer指挥的版本,但是我很确信,以他的风格而言,指挥此乐章应该是非常出众的样板式演奏。继续选择SONY出品的Szell指挥Cleverland乐团的版本作为标准。下面所涉及的版本第二乐章演奏时间多半在十分钟、十一分钟这个范围内,由于有庄严肃穆的进行曲部分,时间稍微长一些并没有感觉上显著的差异。唯一的例外似乎是Dorati的水星版本,此版本耗时只有九分钟不到,下面再具体谈。

版本一:Furtwangler指挥Berliner Philharmoniker在1944年的录音,EMI指挥大师系列。Furtwangler很明显希望自己在这个乐章里面用强烈的动态反差来凸现两个主题的冲撞。如果不小心把声音开得大一点,到了第二主题出现的时候,实在有种震耳欲聋的感觉,那鼓声、那管乐犹如澎湃的巨浪,让人不由得打个寒颤。如果用一个词汇形容,那大概就是火爆了。其实,在比较抒情的部分,Furtwangler是能够把情绪迅速转换过来的,并没有受到进行曲部分感情的影响。这就显示了大师的功力。此乐章有个明显的问题,就是老旧的录音很明显无法纪录如此庞大的动态范围,在高分贝的段落,所有乐器显得声嘶力竭却有气无力。

版本二:Carlos Kleiber指挥Weiner Philharmoniker在1975年的录音,DG大郁金香系列。Kleiber此乐章基本上遵守了Furtwangler的风格,强调巨大的反差,强调大动态。不过相对来说,Kleiber此版本的处理相对内敛一些,抒情部分也更温柔一点。Weiner Philharmoniker出色华丽的弦乐显露无遗。此版本的速度也是比较适中的。

版本三:Pierre Monteux指挥London Symphony乐团于1960年代录制,DECCA双张系列。与Monteux的第一乐章相比,此乐章采取了比较传统的做法,演奏速度也下来了,其实London Symphony的演奏水平是相当高的,这一乐章确实比第一乐章更能体现这个乐团的实力。Monteux不像Furtwangler和Kleiber那样营造巨大的反差,而是用他自己的理解娓娓道来,进行曲部分节奏把握有板有眼,并没有因为相对较小的动态就削弱了那种豪迈、庄重。相比BPO和VPO而言,LSO也是个总体水准很均衡的乐团,不过LSO的管乐音色似乎比较明亮,有更多通俗音乐的色彩。录音还是那种感觉,似乎平衡度稍微有点欠缺。DECCA确实是搞室内乐的行家,录制交响曲麦克风摆放也是那种近声场风格,此感觉在Dorati水星版也很明显。

版本四:Karajan指挥Berliner Philharmoniker 1963DG版光碟加黑胶。此版本的演奏时间不像第一乐章那样感觉比较短,充分把握了行板的特点。Karajan也是个演奏进行曲的大师,整体感觉很到位,不过他也不很强调反差,因此总体感受和Furtwangler、Kleiber的处理风格不同。BPO的弦乐似乎是一个内功非常深厚的高手,并不那么华丽但是非常非常的厚重,属于那种朴素但水平奇高类型。

版本五:Bernstein指挥New York Philharmonic乐团Sony版录音。Bernstein指挥这种风格变化跨度很大的乐章是相当得心应手的。实际上他老人家指挥浪漫派作曲家的音乐作品都是相当正点的。对于贝多芬这个古典流派的巨人,Bernstein有他自己的理解。他的那种把每个音都一板一眼表示出来却不会让人感觉零散的独特风格,基本上是独成一派。第一乐章这种指挥风格会让一些人感觉不适应,第二乐章就只能说恰到好处了。我至今没有发现第二个人指挥风格和Bernstein类似,也许是我听的太有限了?

版本六:Fritz Reiner指挥Chicago Symphony乐团RCA现场立体声录音。Chicago的大厅确实有其声学特点,那种比较空旷的感觉贯穿了Reiner指挥Chicago Symphony在RCA录制的现场立体声系列。在此乐章,Reiner也不是使用声音的强弱而是节奏的把握来表达两个主题的差异。Furtwangler和Kleiber的处理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主题更加鲜明,而比较传统的风格的处理固然没有F、K的那种特殊性,但是也有其自身的优点。在节奏的变化和强弱的微调过程中,能够把两个主题过渡部分的那种连续性表现得淋漓尽致。Reiner属于音乐色彩大师,他是很善于在很自然的过渡中去表现那种情绪的连续转变的。

版本七:Antal Dorati指挥London Symphony乐团,Mercury现场演奏录音。这是一个近声场、强调每个乐器细节的典型录音。这可能也是所有发烧风格录音的一种趋势。有人曾说聆听《黑教堂》使用揭示力强大的耳机可以达到数人头的程度(很明显是夸张的话),而DG,EMI的录音却属于相反的风格,也就是更注重整体声场风格的纪录。Dorati此版本的第二乐章最最优秀的地方就是能够清楚的标定什么乐器在什么方向什么位置。中提琴、大提琴、长笛、铜管这些乐器都能有很明确的定位。在RCA现场立体声系列、Mercur现场演出系列SACD版本的多声道版本中(主要还是两声道或者三声道),声场的定位得到了更好地体现,而这种体现完全是建立在自然的声场基础上面,符合音乐厅中间空间的分布。这和一些做得比较“时髦”的多声道DTS、DVD-Audio流行音乐专辑就不同了,那些专辑乐器的摆放完全是人为混音的结果,因为按照听众的位置来说,乐器无论如何不可能跑到后环绕声道去。但是正如前面所说,此版本耗时不到九分钟,对于一个包括雄壮的进行曲部分的乐章来说,确实有点仓促了。此进行曲由于色调和第三交响曲的葬礼进行曲不同,速度自然不必那么缓慢以凸现凝重的情感,但是足够的顿挫绝对能够增加那种铿锵有力的节奏。这是本版本的一个让人疑惑的地方。

版本八:Karl Bohm指挥Weiner Philharmoniker,DG双张系列。Bohm的第一乐章也是相当长相当缓慢的。不过很奇怪的是,听的感受并没有标定的耗时那么慢。Bohm是个真正的大师,他的风格很多人可能并不是非常喜欢,他的录音也远远比不过Karajan、Bernstein这些人,但是他对莫扎特的精通也是为大家所公认的。贝多芬的单数交响曲所体现的那种激情确实和Bohm所最擅长的那种风格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作为一个饱经风霜、生活经历丰富的老人、用一种淡泊的眼神去看这个世界,所诠释的贝多芬也是非同小可的。Bohm在DG的录音长期被掩盖在Karajan在DG录音的光环下,这也许是个很大的错误。老人自己呢?或许他自己倒并不是很在乎,从他的录音来看,他不是那种争强好胜的人。但是他的录音贯穿了唯美的思考。是的,Bohm的贝五也贯穿了这种美学思考,也就是在德奥指挥精确的基础上如何演奏得更美一些。

版本九:Toscanini指挥NBC Symphony,RCA历史录音。Toscanini的指挥属于那种简洁、流畅、没有废话类型的。他的贝交也体现出这种非常干脆的个性。第一乐章比较短的七分钟让托老彻彻底底的过了过瘾,我估计他当初指挥棒抖动的频率是相当惊人的,因为在这个速度下,像他这样干脆利落而且一清二楚毫不含糊的把每个音节都交待出来,体力消耗应该相当不小。第二乐章,他的风格还是简洁,但是简洁并不代表简略,也不代表就牺牲了原本应该表现出来的情感。我觉得大师之所以直到现在仍有很多的崇拜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知道忠实原谱是指挥的首要目标,而之所以要忠实原谱就是通过乐谱把作曲家当时的那种真实情感原原本本表现出来。风格简洁的指挥很不少,比较情绪化比较浪漫派的指挥也不少,但是理解音乐本身达到托老这个层次的,又有几个?此录音自然是毫无希望的差,音乐或者音质,你选择哪个呢?

版本十:Szell指挥Cleverland乐团,Sony出品。Szell第二乐章继续了第一乐章所凸现出来的那种命运的严肃感。是的,Szell是很能体现出一种非常郑重严肃的心情的。第二乐章进行曲部分可以说是录音较好的版本之中相当典范的一个,这就是进行曲,这就是进行曲的节奏,无可置疑的精确,非常的郑重其事。就连停顿都那么精确。如果你跟着他的音乐在静默部分默默喊一二三四数拍子,就明白他是多么精确了。要知道,跟着CD和熟悉的路数去喊拍子并不难,站在台子上,那么大的一个乐团需要照顾,并且要按照自己的理念去指挥出特点来,做到如此的精确,相当不容易。我越来越觉得综合录音效果、忠实乐谱、情感演绎,对于第一次接触贝交的人,Szell的全集比Karajan1963全集更合适。当然Karajan1963全集也是挺精确的,缺点就是录音似乎不太好。Szell的全集除了录音稍微有点干,整体清晰程度好于红卡。

贝五第二乐章相对来说长一点,而且比较复杂,感情切换幅度大,每次重听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而且各位指挥切入点似乎也不那么一样。当我开始写感受的时候,心里再想要不要再听一遍继续寻找更多一点的细节呢?考虑到这样的疑问可能永远无法结束,就此了断,还是粗粗浅浅写出来。以后要是真有新感觉,修正一下就行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