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伊索寓言》人和蝈蝈读后感悟150字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0 04:20
  • 提问者网友:锁深秋
  • 2021-11-10 00:52
《伊索寓言》人和蝈蝈读后感悟150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想偏头吻你
  • 2021-11-10 01:34
《蝈蝈》是一篇构思精巧哲理性很强的散文.以一只蝈蝈的命运为线索,作者具体描写了一家三代人对待蝈蝈的不同态度.意在启发人们思考:怎样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怎样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存.
  依据线索,可以把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8自然段)写了爷孙两代人关心“蝈蝈买回来后为什么不叫”的事.首先,作者对蝈蝈的外形和关在笼中的神态进行了刻画.它有一件“翠绿色”的外衣,和两根“又细又长的触须”,它在笼子里“不安地爬着”,触须“不时地”从笼中的小圆孔里“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几下”,“仿佛在呼唤、祈求着什么”.这些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蝈蝈孤独不安和楚楚可怜的情态.为下文写三代人对蝈蝈的不同态度作了很好的铺垫.虽然只寥寥几笔,但作者的怜悯之情溢于纸上,和作者感情一致的,还有两个单纯可爱的孩子,从他们的对话可以看出.“它不肯叫,准是怕生.”小女孩说.小男孩说,“把它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两颗稚嫩敏感的小小心灵,传达出来的是对蝈蝈弱小生灵的同情和怜悯.还写了白发老人对蝈蝈不叫表示奇怪和深信在某一天“它一定会叫的”!
  第二部分(9-20自然段)写了一家三代人对“蝈蝈不停地叫”的不同态度.蝈蝈在无声无息中过一天.第二天,它吃了老人给的尖头红辣椒,白天没有叫,可到了晚上竟然“又清脆又响亮”地叫个不停.老人当时很有点得意:“听见么,它叫了,多好听!”老人对自己先前的猜想感到很满意.而两个孩子更是“喜不自禁”,“高兴得手舞足蹈,把床板蹬得咚咚直响.”尽管蝈蝈一叫就再也没有停下来,但是一家人把这叫声当成了家庭中的一部分,很快就“习以为常”了.可是在一个闷热的夜晚,孩子的父亲对蝈蝈的叫声发出了怨言.可能是他工作太忙,平时顾不上关心蝈蝈的情况;也许,他甚至不知道家里已来了一位客人——蝈蝈.直到蝈蝈的叫声吵得他不能安睡时,他才发出狠狠的埋怨声.也许他根本就无心去关注蝈蝈的叫与不叫,抑或喜怒哀乐.而两个孩子却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蝈蝈的痛苦和快乐.在猜测蝈蝈为什么不停地叫时,一个说:“它大概也热得睡不着,所以叫”;另一个说:“不!它是在哭呢!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尽管我们不能一下子揣测出这两句话中哪一句是男孩说的,哪一句是女孩说的,但是两个天真烂漫的少年都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确是昭然可见的.他们能够以己之感受去体悟蝈蝈之感受,实在是难能可贵.而老爷爷,听了儿子的牢骚和俩孙子的对话后重重地“叹息了一声”,为什么会叹息呢?可能有两个原因:①孙子和孙女的话打动了老人;②儿子的牢骚和埋怨使老人感到无奈.
  第三部分(21-22自然段)写了蝈蝈最终的命运.一天早晨,两个孩子发现蝈蝈不见了,却看到“笼子上有一个整齐的口子,像是用剪刀剪的”.可老人说,是蝈蝈自己咬破笼子逃走的.这种结尾很耐人寻味,留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对此,读者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由文中可推断出蝈蝈有可能是爷爷放的,也有可能是爸爸放的.那爷爷为什么要撒谎呢?可能是:因为爷爷知道孩子非常喜欢蝈蝈.为了不让孩子们因为失去蝈蝈而伤心,就谎称蝈蝈是自己跑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