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下联必须是一、二声吗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5 09:20
- 提问者网友:十年饮冰
- 2021-02-15 06:01
对联下联必须是一、二声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大漠
- 2021-02-15 07:06
上下联判断及对联张贴的三个基本原则 [摘要] 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华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越来越成为中国人节庆文化大众艺术的一部分。民间大众由于对联知识的缺乏,在如何分辨上下联和如何张贴等方面,存在着不少具体问题。对联的张贴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上”仄“下”平原则;语意重心原则;横批指示原则。这三个原则应该兼而用之。 [关键词] 对联;张贴;上平下仄原则;语意重心原则;横批指示原则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等,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华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源自于唐朝律诗中的对仗句,可以看作是对仗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跟诗词中的对仗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之处是它具有律诗对仗的一切特征和要求,不同之处是:诗词中的对仗,字数少的每句只有三个字,多的也不过是七字,而对联则可以突破此限,每句字数可以少至三字,多的可以超过七字——对联一般是一二十字,长的有百字以上的。所以,对联也可看作是“对称的句子”。 对联艺术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呈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它越来越成为一部分传统文化之热爱者视之为消遣娱乐、展示风采的高雅艺术,另一个方向就是它越来越成为中国人节庆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大众的艺术,比如商铺开业、新婚喜庆、乔迁新居等,往往都要张贴对联。但是,民间大众由于对联知识的缺乏,即便在如何分辨对联的上下联,如何张贴对联等关于对联的具体运用方面,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而专家的解释往往也是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所以,本文意在对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同时也想表达一些自己关于对联的基本概念及艺术精神的思考。 原则之一:“上”仄“下”平原则 如何贴对联?有人说:“人朝门立,右手为上,左手为下。”可是,门之左右与手之左右固然一清二楚,然而那一幅两张的对联,哪一个又是上联哪一个又是下联呢?比如对联“风流人物数当代 大好春光看今朝(横批:人杰地灵)”和“日月潭碧波凝翠台湾骨肉日日思归盼统一 扬子江热浪含情大陆同胞天天翘首望团圆(横批:春回华夏)”,这些对联,根据语意的重心也不好判断(根据语意的重心判断上下联,请见下面关于对联张贴第二个原则的论述),因为其语意几乎是对等的,这时候,人们往往借助于语音——即平仄——来判断。 对联的传统要求是“上”仄“下”平,即“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根据这一规律,一般都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出一幅对联的上下联,即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如果那字是仄音,就是上联,如果是平音,那就是下联。比如,原来商铺开张的一幅老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海”,上声,也就是三声,“江”,阴平,也就是一声。显然,海字句就是上联,而江字句就是下联。再比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寿”字去声,也就是四声,仄;“门”字二声,平,于是寿字句为上联而门字句为下联。 由于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声音的不同,在使用这一原则的时候,需要记住以下基本知识:在现在汉语拼音中,一、二声是平音,三、四声是仄音。 但是这样的理解,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这种只根据声音的理解,如果离开了对于对联语意以及横批的理解,就是简单化的,因为声音只是构成对联的一个要素而不是所有要素,甚至是次要的元素而不是重要的元素。 二、由于古代汉语的平仄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平仄”即四声存在着一种专业化的对应关系,而一般大众则恰恰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所以这样的理解由于对专门的知识有所期待,事实上就是将对联艺术复杂化了,同时也使对联这种极具大众性的文化行为变得脱离了大众与生活。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舊物识亽
- 2021-02-15 08:22
对联下联最后一字本来就必须平声。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