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7 17:32
  • 提问者网友:回忆在搜索
  • 2021-03-06 21:55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可惜的是往往暂时没有谁能定。举其大者,则如五胡十六国的时候,黄巢的时候,五代时候,宋末元末时候,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都还要受意外的灾殃。张献忠的脾气更古怪了,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的要杀,降他的也要杀: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较为顾及他们的奴隶规则的,无论仍旧,或者新颁,总之是有一种规则,使他们可上奴隶的轨道。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实际上大概是群盗如麻,纷乱至极之后,就有一个较强,或较聪明,或较狡猾,或是外族的人物出来,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像现在那朝三暮四的。于是便“万姓胪欢”了。用成语来说,就叫作“天下太平”。  1.这两段文字说明了哪两种社会现象?这两种现象的共同点是什么?   2.下面各句是对“皇恩浩荡”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恩浩荡”本来是中国古代臣民对皇帝恩赐的赞颂和感激之词。  B.“皇恩”在这里指的是统治者能把不如牛马的老百姓当作奴隶,使他们不被屠杀。  C.“皇恩浩荡”用上引号,表明既是引用来的,又通过强调起到了讽刺作用。  D.“皇恩”指的是“皇帝”的行为,所以“皇恩浩荡”用在这里专指封建帝制时代的现象。  3.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战乱时期,官兵和土匪,除了厮杀,还往往每到一地见人就杀,无辜的百姓自然也就遭到杀戮。  B.农民起义的目的是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解除百姓的苦难,因此他们就“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  C.变乱纷呈,朝代更替,无论是兵连祸接,还是天下太平,遭殃的总是百姓,这正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D.鲁迅先生对“愚弱的国民”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文中的“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就表明了这种态度。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叶十三刺
  • 2020-08-21 10:31
答案:见详解解析:1.一种现象是战乱时代老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另一种现象是“天下太平”时代老百姓“暂时做稳了奴隶”。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老百姓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 2.D 3.B  提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白昼之月
  • 2020-06-18 16:26
这个问题的回答的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