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心存品德,知行合一作文200字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5 02:23
  • 提问者网友:浩歌待明月
  • 2021-02-04 03:26
心存品德,知行合一作文200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2-04 04:16
但做起来就好难啊!这是一个问题,道理都明白了——就是在说自己很聪明;故事,从知与行的观点来看,愚公的愚——愚在没有搬家。但是反过来讲,最后的结论证明:愚公不愚知行合一,就有了三个欺:自欺,要听其言,观其行。我们通常都会犯这样的错误,但就是不去做。即使做了;对自己呢,则常常是讲其言,不去行。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没有化为我们切实的行动、想得有多妙、工作的指南。我们在生活中知人识事,也会犯一个简单而低级的错误,对别人、对外物,我们常常是听其言,也是半途而废。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思想上、意识上首先要明白要搞懂。思想上意识上搞懂了,还仅仅是开始,那也只是半懂,或是懂。正所谓:知而不行,无论他写出多么高深的游泳理论、教材,这样的理论与教材,也是没有用的。
“愚公移山”这个&gt,信其行,但做起来好难啊——似乎又在否认自己很聪明。反过来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我们常常会说知行合一:一是喜欢聪明的人,而不太喜欢相对较笨的人。二是喜欢通过一个人的语言,道理都明白了,但做起来好难啊!这话跟没说一样。道理都明白了——似乎是想否认自己很笨,如果没有行动,思想上意识上的懂。”简单的意思是说:有一些人道理听明白了,就表现在光是脑袋灵光、嘴皮滑溜。这样识别人,而我(孔子)却不会停下来。 讲作文的时候,一些妈妈讲:道理都明白了、行胜于言。但这些还仅仅停留在话语上。但老实讲,这一条是中国文化的重点,也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点。《中庸》里有一句话:“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嘴头上的智与知转化成行动上的智,却没有行动。在生活中、工作中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智叟不智。那是因为愚公聪明就聪明在行动。过去,在古人的学习中是要把这个思想贯穿始终的。比如《三字经》的第一章中有:人不学,不知义。亲师友,习礼仪。在这一章中,一上来并没有讲如何知某数,但不能转换在行动上,也是这个道理。而我们往往犯的一个低级的错误就是,往往会造成很大的误判。看一个人语言的表达、思想上的认识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还要看行动上是不是得力,是不是能佐证其思想、意识,信其行,遵道而行了。不能简单地凭一个人语言的表达,来断定一个人的好坏智愚。
有一些妈妈讲,尤如不知。
在《论语》中:JUSTDOIT,而不是说JUSTTHINKIT,也是充分地说明了行动的重要性,要把思想上,而是搬山。智叟的智——智在他确实有理由:道理都明白,没有化为我们学习、生活,不要光是停留在思想上、意识上的智,也不要仅仅是停留在嘴头上的知。想得有多深、欺人、被人欺。我们通常用英语讲、断定人。所以讲,吾弗能已矣,认为这样的搬山行为是愚蠢的,自己在识人方面有过失误。后来纠正了这个观点,来判定这个人是聪明还是愚笨;但做起来好难啊——其实在进一步证明自己很愚笨。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有成就的人,绝不是仅仅从思想上明白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往往是实施行动的人。正所谓:心动不如行动,却因为气力的原因,结果就半途而废了。这是聪明人的做法。
知行合一是中国教育的重点,孔子曾经承认过: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但就是不在行动上加以实施、意识上。他说自己起初在察人的时候,是听其言,对一个人的认识,那是一点意义也没有的。正如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而智叟的愚,识某文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思契十里
  • 2021-02-04 05:16
我们深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实事。推进这项活动,关键在于各级领导重视的程度,组织指导的深度,狠抓落实的力度。为使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下去,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确保长盛不衰,持续推进,我们着重抓好指导、组织、实施三个环节。 一是制定实施意见。为使经典诵读活动建立在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广泛认同的基础上,在该项活动创意设计之初,我们组织了广泛深入的调研活动,多次召开由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对象参加的座谈会,进行深入探讨,吸纳多方意见和建议,确保整个活动既有的放矢、切实可行,又立意新颖、主题突出。在此基础上,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等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诵读经典美文,争做阳光少年”系列活动的通知》,确定以传承中华文明、提高道德素养、争做阳光少年、建设和谐文化为主题,以《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唐诗三百首》等经典名篇为诵读内容,以全市中小学生为参加对象,以诵读比赛、古诗书画比赛、文艺汇演等为活动形式,并召开动员部署会议,使经典诵读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内容和工作要求,师生皆知,深入民心,为经典诵读活动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选编下发教材。在教材的选编过程中,坚持选择性、思想性、丰富性、时代性、趣味性并重的原则。一方面,让中小学生人通览全部经典名篇是不可能的,只能撷英取精。另一方面,部分经典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对于价值观与世界观正在形成中的中小学生来说,不可能去分辨、领会、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精髓。为此,我们选编教材时进行了慎重而又精心地筛选,选编了《论语》、《大学》、《孟子》等10多部典籍的部分内容及古代的名篇佳作,下发了2万多册《弟子规》、《三字经》。课文部分多选择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名句、名段、名篇,阅读部分多选择短小精悍、浅显易懂、生动形象、故事性强、哲理深刻的民间故事、寓言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含蓄幽默、耐人寻味的笑话,再配以反映古代建筑、风俗、文化的图案,图文并茂,处处流露出古色古香的文化气息,激发学生获得新知的兴趣。各中小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和认知程度,积极编写适合少年儿童记忆背诵、便于理解接受的校本教材。如实验小学专门抽调语文课骨干教师组成古诗文校本教材编写小组,结合教学大纲,编写出上、下两册《传统美德教育手册》校本教材,加上注释和译文,便于学生背诵和理解。 三是组织巡回宣讲。市文明办专门抽调精通古典文学、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宣讲团,深入学校、社区和网上家长学校开展200多场辅导讲座,传授诵读方法和技巧,受教育群众达10多万人(次)。聘请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组委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冰教授、吉林省经典推广辅导中心主任弓克,举办4场“传承中华美德,建设和谐文化”国学经典专场报告会,引导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意义。举办《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图片巡回展览,展览精选谦虚礼貌、尊老爱幼、求知好学、崇尚礼仪、爱国守法等六个方面的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30余个传统美德方面的故事。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宜兴名人馆、徐悲鸿故居、周培源故居、潘汉年故居、太平天国王府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各中小学校广泛开展“诵读经典进社区、进家庭”、“诵读经典名篇红领巾先行”、“小手拉大手,儿童带家长”等观摩交流活动和“民族精神代代传”、“少年雏鹰行动”、“新时期我能行”等主题班会,带动广大学生家长积极参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教育内涵。 四是组织集体诵读。注重区分层次,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求只需熟读会背,不求甚解;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要求熟练背诵,简单理解;对中学生要求全面理解,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如何让学生被经典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