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答案:3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1 13:41
  • 提问者网友:伴风望海
  • 2021-03-10 17:57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拾荒鲤
  • 2021-03-10 18:24
你说的是周邦彦的《兰陵王》吧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赏析】
  词题为“柳”,实借柳发端,写客中送客之离愁。上片由柳阴、柳丝、柳絮,引出折柳送别之人。“谁识京华倦客”,一句道出“斯人独憔悴”之慨,折柳之多,见出送客之频、宦游之倦,离愁之浓。为下文铺垫、渲染。中片进入此番送别铺叙。踪迹、哀弦、离席,着“旧”、“又”字,表明旅食京华、别愁殊多。接一“愁”字,水到渠成,所愁当为船快、路遥、人远。“回头”犹转眼,“望人在天北”,写居者伫立码头凝神痴望,形神在目。下片写渐远之后凄恻情怀。开头五字两顿,可知心情凄切至极。“渐别浦”二句实写船行孤寂,时间又渐近黄昏,于是又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往昔与她相聚的欢乐,是乐景写哀,最后以“泪暗滴”收束愁绪。全词分往昔、她我、送留、想象与现实反复套叠,叙事抒情萦回曲折,而京华倦客之行为心绪一贯到底。离愁分量笔笔刻写入骨。宋人载西楼南瓦盛传此曲,“谓之渭城三叠”,不为无因。

  《兰陵王·柳》是一首送别词,名为咏柳,实写别情,其中还寄托了作者官场失意与身世飘零的喟叹。这首词共130个字,分成三片,层次很多,如果没有驾驭长调的才能,如果没有把零丝碎线织成锦绣的深功,对这样的长调是无法展开铺叙的,也无法融铸成统一的艺术整体。周邦彦正是在这些方面显示出他的艺术才能和纯熟的技巧。第一片是咏柳。“拂柳飘绵送行色”,是全词的关键句。它从咏柳转向别情,既交待了咏柳的原因,又交待了这首词的主旨是“送行”。第二片写饯行。这一片可分两层:前四句是“送”,写的是饯别的场面;后四句是“行”,写的是特别的情景。第三片写别恨。先总提一笔:“凄恻,恨堆积”。它对上是总结,对下是提示。下面接着从景、情两方面分别加以补充。“渐别浦萦回”三句是写景,“念月榭携手”五句是抒情。

  周邦彦发扬了柳永以来创制长调的艺术手法,不仅能层层铺叙,始终不懈,一笔到底,而且还致力于结构的严整与富有变化,呈现出一种回环曲折、前后呼应、疏密相间和不即不离的特点。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酒安江南
  • 2021-03-10 20:02
兰陵王——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
谁识?
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来岁去,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 2楼网友:低血压的长颈鹿
  • 2021-03-10 19:30
兰陵王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赏析】
词题为“柳”,实借柳发端,写客中送客之离愁。上片由柳阴、柳丝、柳絮,引出折柳送别之人。“谁识京华倦客”,一句道出“斯人独憔悴”之慨,折柳之多,见出送客之频、宦游之倦,离愁之浓。为下文铺垫、渲染。中片进入此番送别铺叙。踪迹、哀弦、离席,着“旧”、“又”字,表明旅食京华、别愁殊多。接一“愁”字,水到渠成,所愁当为船快、路遥、人远。“回头”犹转眼,“望人在天北”,写居者伫立码头凝神痴望,形神在目。下片写渐远之后凄恻情怀。开头五字两顿,可知心情凄切至极。“渐别浦”二句实写船行孤寂,时间又渐近黄昏,于是又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往昔与她相聚的欢乐,是乐景写哀,最后以“泪暗滴”收束愁绪。全词分往昔、她我、送留、想象与现实反复套叠,叙事抒情萦回曲折,而京华倦客之行为心绪一贯到底。离愁分量笔笔刻写入骨。宋人载西楼南瓦盛传此曲,“谓之渭城三叠”,不为无因。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