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跟金是相克的吗?两人可以在一起吗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8 15:02
- 提问者网友:精神病院里
- 2021-11-27 17:48
火跟金是相克的吗?两人可以在一起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梦中风几里
- 2021-11-27 17:58
卟信邪
能在一起
能在一起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11-27 19:15
尚书·洪范》记述的是周武王与箕子的对话,其中谈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传统认为《尚书·洪范》、《尚书·甘誓》是西周作品。疑古派因为战国前著作中“五行”出现的很少,就认定战国前出现“五行”的作品必是后人伪作。这种论证是不妥当的。聂文涛指出,《左传》所说“五材”是五行思想的应用或延伸,而不是“五行”理论的发端。“材”在春秋时期没有“行”的含义。《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表明“五行”理论已经具有很大影响。《左传》同一时期的《孙子》中就提到了“五行”,疑古派要证明《孙子》是战国后期的伪作是很困难的。疑古派曾推定《尚书》为汉代作品,但郭店楚墓竹简证明《尚书》确非汉代人伪作的。
可以肯定,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因为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帝》篇中记载:“……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那么,什么是五行,历史上又是如何诠释“五行”的呢?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矱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五行”在《洪范》中已被明确为水、火、木、金、土,而且被认为是首要之事。在周幽王时,已将“五行”认定为构成万物的五种基质。在《左传》中也存在着“五行”,在这里,他是被认为是“地之五行”与“五材”、地之生殖密切相关的。
“五行”是关乎自然的呈现与持续运作。所谓“行”,郑玄注曰:“行者,顺天行气也。”而《尚书》提到的“五行”则具有一定的象征的意义--“行”。“行”所指称的无非是一种自然的“运行”,是依循着本身之为呈现所固有的一种规则而持续地运动,是一种自然的作为。因此当鲧矱洪水时,帝要震怒,因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作为,天命之降于禹,是因为禹因势利导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坏水性,坏了自然之性,定会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导致人怨,是以夏启伐有扈氏,认为所行之讨伐是“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五行”意味着物质运动;意味着万物之宗。以上古人所云,实际在表达一种思想:不顺“五行”而行,则将如有扈氏与鲧般,为天命所弃绝!虽有点唯心之嫌,但也并非不无道理。遇事依循自然,因事而治,一定会比盲目胡为要来的顺畅。
五行可以由八卦推出来: 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一提五行,有人就不屑一顾的说是迷信,有人还穿凿附会说是五种物质,对应大自然的金属,树木,流水,烈火,土壤,其实五行乃是五气,比喻为五种物质,乃形象描述。当然化气为物,说是五种物质也有道理,但不能偷梁换柱,五气乃是根本。
万物从一开始,一的内涵就够我们研究的了,可能还好多人研究半天也不懂,外国人就更不懂了,一分为二,画为“-”和“--”,即阴阳两仪,阴阳又是根本,外国人,懂阴阳吗,还是我们中国人说了,才懂,还一知半解,中国古人可阴阳研究透了的,还发展为阴阳学说,这不是中国人智慧的表现吗?光是阴阳就足以解释世界万事万物了,如阴阳对应季节就是夏、冬。阴阳两仪分为四象,即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对应1、3、2、4,阳为单,阴为双,为什么,不会看不懂吧。太阳,少阳对应1、3,太阴,少阴对应2、4。太阳为1,少阳为3,太阴为2,少阴为4,同时也是1234数的顺序的由来,古人发明了1234四个数了。太阳对应太阳,太阴对应月亮。太阳为至阳纯刚之气,月亮为至阴纯柔之气。少阳为木,太阳为火,少阴为金,太阴为水,对应四季为木春,火夏,秋金,冬水。夏的阳气至明,故太阳为夏火,木春为少阳。这里应该看得懂,把事物分为阴阳四象,现在看来很简单,但这是三千多年前的知识,把阴阳四象与数相联系,就更加不简单了,就是今人也不一定做得到,难道古人的思维是跳跃式的。
阳极而阴,阴极而阳,这个也应该看得懂,现实中有很多例子证明。古人是如何得出来的呢?是观察自然就得出这么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高度概括的理则吗?中国的古人很不简单,因此在学习古代文化时要多有敬畏之心,不要骂古人,其实现在的很多问题,在古人那里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只是我们无知浅薄丑陋而已。1为阳气之始,2为阴气之始才对,故刚才的太阳为1,太阴为2,是错误的要修正,故太阳转为阴之始为2,相应的火也为2,太阴转为阳之始为1,相应的水也为1,古人想到这里太了不起了,故水1,火2,木3,金4。
顺生逆克,这个定理不知是谁提出来的,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很多例子证明,那么推理是怎么回事呢?古人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秘诀就是举一反三,对人类与自然观察仔细,现今有几人了解自己,了解自然,生活在大都市里,迷失在大都市里,认为自己是城市的一部分,认为生来如此吧。在中医里,气顺则百病除,气逆则百病生,当然顺生逆克,其实犯了循环论证。春夏秋冬,自然之顺序也,1234,数之顺序也,顺则符合自然规律,故顺生,违反自然规律则亡,故逆克,说出来道理很简单,故古人云:大道至简。金木水火,春夏秋冬皆气也,由春而夏,由夏而秋,气之流动也,自然之规律也,不可违反也,违反则自取灭亡。这里也应该看得懂。顺生,由春而夏,故木生火,由秋而冬,故金生水,由夏而秋,是不是火生金?否也,由春而夏,阳气渐旺上升,由秋而冬,阴气渐旺下降。阳主升,阴主降,也应该看得懂,大自然也很多例子证明。升降是符合阴阳学说的,升为阳,降为阴,故阳上阴下,引申一点,男女交合,男上女下,自然之位,不要说连男阳女阴都不晓得,那么是不是女上男下就不对,哎,又犯了形式主义了,阴阳是二气,不是形式,气之流动,变化莫测,唯有轨迹可寻,阴阳有这么简单就对了,男上女下,或女上男下,不过是阴阳二气流动的两种形式而已,形式多着呢,研究这方面学问的人就是阴阳家,古代的性保健专家,哎,一两千年前就出现了性保健专家,而且知识那么丰富,无所不包,中国人的性生活质量却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究竟是古人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抛弃了古人。
由夏而秋,因为有个阳极而阴,阴极而阳,阴阳转换,故不可火生金,而有个中间转换的枢纽,名之为土,土在中间,至此五行全,由此可见,阳极而阴,阴极而阳,也不是说变就变,而有个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很好理解,因为火为太阳,变成的是阴之始,但接下来的金是少阴,不是阴之始,由阴之始到少阴,肯定有个过程,故先火生土,土再生金,而且是由阳变阴,阳主生,而阴主亡,阳主进,阴主退,顺主阳,逆主阴,故由火到金才有火生土,土生金,而由水到木,只有水生木,无中间土的转送。火变金,全赖土之功,阳变阴,本为逆,因为有了土,就火生土,土生金,顺生了,阴变阳,本来就是顺,故水生木。这就是五行相生的原理,五行相克一样的道理。你自己看看这些是不是骗人的,如果是骗人的,那么千千万万的古人都是骗人的,他们都骗人干什么?而且在这些虚假的知识基础上还建立起那么高深的学问来,阴阳五行说,只是中国古老文化的地基,而在地基上面已经建立起摩天大楼了,难道这座摩天大楼是空中楼阁,古人真的就这么无聊。一谈到阴阳五行学说你就摇头,那这座摩天大楼你是一点都不知道的。这些在中医里都是很基础的部分,中医辨五行,就是辩五气,辩五气,远远比这里讲的复杂高深,毕竟那是一门学问,这里只是告诉你五行就是五气,推理五行就是辨识五气的流动轨迹。
再来与数相联系,土自然对应5,由此数发展为五个,12345。五行再分阴阳,注意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可再分阴阳,阴也可再分阴阳,故阳木,阴木,阳火,阴火,阳金,阴金,阳水,阴水,阳土,阴土,共十个,用数表示是1234567890,这只是其顺序数,即自然数,还没有与气相联系。这里五行再分阴阳,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外国人有吗?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只能用中国人的思维才能学会,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容易学会,还是缺乏中国土壤滋润的外国人容易学会,用西方的话说就是中国注重形象思维、抽像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以形象思维为主,而西方是抽像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以抽像思维为主,你学了西方文化,再来学习中国文化,思维能力都有所提高。12345是有气的内涵的,故为了区别,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阳木,阴木,阳火,阴火,阳金,阴金,阳水,阴水,阳土,阴土)十气,故十干就是十气,中国用了那么多年的干支纪年,你不要说现在你才晓得十干就是十气,由此五气发展为十气,甲阳木,乙阴木,丙阳火,丁阴火,庚阳金,辛阴金,壬阳水,癸阴水,戊阳土,己阴土,为什么戊阳土,己阴土?注意用中国人的思维,土在中间呀。12345为阳,67890为阴,12345为生数,67890为成数,有生数,才有成数,这句话应该看得懂吧,意思是说67890是由12345变来的。12345对应水火木金土,67890也对应水火木金土,12345为阳,67890为阴,故甲阳木3,乙阴木8,丙阳火2,丁阴火7,庚阳金4,辛阴金9,壬阳水1,癸阴水6,戊阳土5,己阴土0,现在应该清楚为什么会有十个数了吧,十进制是如何来的吧,你每天都在用1234567890,却不知道他是由阴阳五行变化来的,不是可笑吗?为什么1234567890是由阴阳五行变化来的,可以反证,中医里辨识十气的流动,可以用1234567890加减得来,这不是证明1234567890,我们常用的十个数代表十气吗?气数,气数,气化为外为数,数的加减就是气的变化,万物乃气化凝成(这句话可能好多人看不懂,不是气变魔术一样化为万物,而是说生存在这地球上的万物都要受阴阳五行的影响),也就是说万物都是可以计算的,中国人的口气真大,但你信不信呢?如果告诉你计算的方法,你认为可不可以呢?
再举例说明数可以计算,1+1=2,很好理解,一画再加一画,就是两个一阳变为太阳,一阳为1,太阳为2,故1+1=2,同样,1+2=3,2为太阳,阳极而阴,变为阴之始,变为动,动为阳,在上,故一阳加太阳,相当于一阳加太阴,刚好为震卦3。注意,学习中国的文化要用中国的思维。
十干为十气,刚好围成一个圆圈,(春夏秋冬就是一个圆圈了,就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产生的),但这里的圆圈并不只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转时是个圆,而是认为气之流动的形式就是平滑线,因为要周而复始,故为圆,因为气产生于天体运行,没有地球自转和公转,就没有白天黑夜,没有春夏秋冬,就没有阴阳五行,故干又称为天干。说了干的来历了,接下来说地支的由来。
地支由来相对简单的多,因为阴阳产生了八卦四象,六十四卦,还可以接着往下推,2的n次方个卦,相当于用2进制来计算世间的万事万物,阴阳分为两类,四象分为四类,八卦分为八类,64卦分为64类,以致划分无穷。古人分到64卦,已足够用矣,因为计算机的出现,朝64卦下面细分不是难事,但要有古人那样的智慧。作为中国人应该清楚什么是乾卦和坤卦吧,应该清楚先天八卦图吧,干在上代表天,坤在下代表地,干到坤六种变化,坤到干六种变化,即十二消息卦,这12种变化刚好为一周,即一日,或一年,故有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说法,日为自转,年为公转。这12种变化古人用地支表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12种变化也是气的12种变化,故12地支就是12气。天干十气,也是在一天之中,或一年中变化,故只有年、日有干支纪法,月时没有,月时的干支由年月干支推出。年有12变化,故年有12月,日有12变化,日有12时,现在发展为24时。地支为12气,天干为10气,天干为主导,故12地支可转换为10天干,10天干就是阴阳五行,故12地支也是阴阳五行,可以用数来计算。一年之中,月亮的圆缺可不是刚好12次,月亮的圆缺用初一、初二来记录,那年12气的变化用什么来表记呢,就是24节气,每一个节就是气的转换点,每过了一个节才是一个新月的开始,这里的月不是月亮,而是12地支对应的12月。故计算地支气的变化时,要用节来区别。12地支也可分阴阳,就变成24节气,每一个节气里气前为阳,气后为阴。可以接着变化下去,24变36,变48,变60,变72,以至变化无穷。12地支气和10天干气是不同的,10天干气是阴阳两仪变化而来的,与地球的转动没有关系,符合万事万物,放之四海而皆准,古人的描述是充盈天地之间,无处不在。而12地支气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起的,故称为地支,和地球有关,和大地的位置有关,和大地的方位有关,12地支有方位,10天干没有方位,知道年有12变化,日有12变化,必然知道地球有自转,但不知道公转,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转动,古人有太阳的视运动图,但这是两千多年前的知识,古人能有这样的成就,不感到了不起吗?多少人知道干支纪年,又有几人知道干支代表气,干支可以计算,把握我们看不见,却离不开的气的运动。学气功必然懂干支,学中医,必然懂干支。而这是最起码的,相当于小学只认识了1234567890。
浑沌初起之状为一,为圆球状,分为阴阳,故天干之气弥漫天地,无处不在,到处都有阴阳,像个实心圆球,故天圆。12消息卦也可以围成一个圆圈,但是有圆心,从圆心出发,画出12线,圆均分为12份,12地支代表12方位,圆为大地的平面图,故地方。结合起来,就是天圆地方,方是方位的意思,你还会不会讥笑古人认为地是方的。古人把由众多星体组成的茫茫宇宙称为“天”,把立足其间赖以生存的田土称为“地”,由于日月等天体都是在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动,好似一个闭合的圆周无始无终;而大地却静悄悄地在那里承载着我们,恰如一个方形的物体静止稳定,于是“天圆地方”的概念便由此产生。这里的方是平稳的意思。北京,民宅以四合院居多,这种民宅体现了“天圆地方”,这里的方是四平八稳的意思。而四平八稳都是根据地支代表方位而来的。12地支代表12方位,支可以转化为干,故干也有方位,木东,火南,金西,水北,干和卦的关系很紧密,故八卦可以纳干支,熟悉易经的都知道八卦纳上干支,就可以演算了。八卦不知产生于多少年前,现在熟悉易经的不知有多少,用易经来偶尔玩下的又不知有多少,易经还被称为群经之首,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源毕竟是源,未免有点浅显,就像小学的加减乘除的算术,哪能和大学的微积分相比较,易经是基础部分,群经之首嘛,他制定一套规则,就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演算,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好比加减乘除的法则,八卦好比1234567890十个数。因此,依靠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八卦与八卦的重叠分组,变化无穷,实际上就是气的流动,万变不离其宗,靠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理顺气的变化。
五行与太极
金为阴(阳、柔、刚),水、木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水为阴(阳、柔、刚),木、火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木为阴(阳、柔、刚),火、土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火为阴(阳、柔、刚),土、金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土为阴(阳、柔、刚),金、水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编辑本段]属性及归类 (1)五行属性及归类方法
五行学说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其主要的思维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和形态,采用"比象取类"的方法,将事物或现象分为五大类,分别归属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并根据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说明各类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和变化。在医学方面则籍以阐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原始的五行物质元素说,上升为五行学说之后,基本上已经不是单纯的指五种物质本身,而是作为事物属性的抽象概念来应用。五行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即"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意思是说,木具有生发、条达之特性;火具有炎热、向上之特性;金具有敛肃、变革之特性;水具有滋润、向下之特性。为此,根据上述特性,采用"比象取类"方法,便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成了五大类,将相似属性的每类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归类的基础上,运用五行生克规律,以阐释或推演事物或现象的复杂联系和变化。
(2)五行属性归类
历代医家为了说明人体内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亦把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病理反应,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广泛地联系。
(1)以五行之特性,说明五脏之功能。如木性生发条达,肝性喜条达而主疏泄;水性滋润下行,肾藏精而主水。因此,肝属木、肾主水,其它脏腑亦是如此。
(2)形成了以五脏为主体,外应五方、五季、五气等,内联五脏、五官、形体、情志等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
(3)此五个功能活动系统,说明了人体的内环境与外在自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联系,如春属木,肝气旺于春,春天多风等。在内则肝与胆相表里,开窍于目,主筋,主怒,在病理上易于化风等。
应当指出上述是该表横的联系,若从纵的方面来看,则表示此五类事物或现象之间具有相生相克和制化胜复的关系。
(3)五行归类的意义
五行属性归类,主要用于概括人体及其与自然界多种事物或现象在属性上的某些内在联系。例如以五行特点来比象说明五脏之某些生理功能特点:如木性条达曲直,有生发之特点,而肝性柔和舒畅且主疏泄,又主升发之气,故肝属木;火为阳热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为阳脏主动,心阳有温煦作用,故心属火;土为万物之母,有生化、长养万物之特性,而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属土;金有清肃,收敛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肃降,故肺属金;水有湿润下行之特性,而肾能藏精,主人体水液代谢之调节并能使废水下行排出体外,故肾主水。
中医学把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天人相应",五行学说则把人体脏腑形体和自然界相类似的有关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系统,从而说明人体五脏系统和自然界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通应、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说明脏腑间客观存在的某些生理联系,用以解释某些病理现象,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脾属土,故与五官之"口"、情志之"思"以及季节之"长夏"、气候之"湿",不仅存在着某些生理上的内在联系,而且在病理上也能得到某些反映和验证。如口甜,可反映脾湿蕴盛等。
五行的基本规律
五行的相乘、相侮
相乘与相侮,是五行关系在某种因素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现象。乘,即乘虚侵袭。侮,即恃强凌弱。相乘,即相克的太过,超过了正常制约的力量,从而使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此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二是乘袭者亢极,不受它行制约,恃其强而袭其应克之行。
应当说明,"相克"与"相乘"是有区别的,相克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相乘则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以后的过度克伐,是反常现象。在人体,则前者是生理状态,后者则为病理状态。
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同样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如金应克木,若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气虚衰,则木因其衰而侮金,即为木侮金(衰)。
所以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即是说,五行若某一行之气太过,则对其所胜(我克)之行过度制约,而发生相乘。而对其所不胜(克我)之行发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气不足,则克我之行必过度制约而乘之。而己所胜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例如临床所见的支气管扩张病证,病位在肺,每因肝气郁结,气急上逆,化火灼肺,而见咳血,则为木火刑金(即木旺侮金);肝郁气滞,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则为木郁乘土。湿热型高血压,多因湿热困脾,引发肝失疏泄,肝阳亢逆,则为土侮木。至于金乘木(虚)证候,临床则为少见。
五行的制化、胜复
五行系统结构之所以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主要在于其本身客观存在着两种自行调节机制和途径。一种是正常情况下的"制化"调节;一种则是在反常情况下的"胜复"调节。
制,即制约。化,是生化。所谓制化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和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调节作用,又称为"五行制化"。
首先,从五行的整体作用可以明显看出,任何两行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关系,所以才能保证"制化"关系的正常。
即是说,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从而使木不亢不衰,故能滋养火,而使火能正常生化。
火能克金,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从而使火不亢不衰,故能滋养土,而使土能正常生化。
土能克水,水能生木,木又能克土,从而使土不亢不衰,故能滋养金,而使金能正常生化。
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从而使金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水,而使水能正常生化。
水能克火,火能生土,土又能克水,从而使水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木,而使木能正常生化。
可以看出,正是这种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调节并保持了事物结构的相对协调和平衡。因为相生、相克的过程,也就是事物消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平衡的消长情况,其本身就是再一次相生、相克的调节,这样就会重复出现再一次的协调平衡。而正是这种在不平衡之中求得平衡,而平衡又立刻被新的不平衡所替代的循环运动,推动着事物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所谓胜复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反常情况下,即在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情况下,通过相克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大循环的调节作用。胜复调节可使一时性偏盛偏衰的五行系统结构,经过调节,由不平衡而再次恢复平衡。
所谓"胜",即指胜气,是指因为某行之气太过所引起的对"己所胜"之行的过度克制。而胜气的一旦出现,则势必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将其压抑下去,即所谓复气。故《素问》又说:"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而且胜气重,复气亦重。胜气轻,复气亦轻。
例如火气太过,作为胜气则过分克金,而使金气偏衰,金衰不能制木,则木气偏胜而加剧制土,土气受制则减弱制水之力,于是水便旺盛起来,而把太过的火气克伐下去,使其恢复正常。若火气不足,则将受到水的过分克制,但火衰不能制金,引发金气偏盛,金气盛则加强制木,使木衰而无以制土,则必将引起土气盛以制水,水衰则制火力减弱,从而使火气相应得到逐渐恢复,以维持其正常。
如果单纯有胜而无复,也就是说当五行之中的作何一行出现有余(太过)而没有另一行的相应制约时,则五行系统结构的协调关系就被破坏,则会出现紊乱的反常状态,从而产生严重疾病。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五行关系看作是阴阳关系的逻辑展开和补充。受作用者,通过某些中间环节,反作用于作用者,产生反馈调节效应,从而使系统结构保持相对平衡。我认为只要两个人相爱,没有什么相生相克的。
可以肯定,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因为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帝》篇中记载:“……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那么,什么是五行,历史上又是如何诠释“五行”的呢?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矱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五行”在《洪范》中已被明确为水、火、木、金、土,而且被认为是首要之事。在周幽王时,已将“五行”认定为构成万物的五种基质。在《左传》中也存在着“五行”,在这里,他是被认为是“地之五行”与“五材”、地之生殖密切相关的。
“五行”是关乎自然的呈现与持续运作。所谓“行”,郑玄注曰:“行者,顺天行气也。”而《尚书》提到的“五行”则具有一定的象征的意义--“行”。“行”所指称的无非是一种自然的“运行”,是依循着本身之为呈现所固有的一种规则而持续地运动,是一种自然的作为。因此当鲧矱洪水时,帝要震怒,因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作为,天命之降于禹,是因为禹因势利导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坏水性,坏了自然之性,定会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导致人怨,是以夏启伐有扈氏,认为所行之讨伐是“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五行”意味着物质运动;意味着万物之宗。以上古人所云,实际在表达一种思想:不顺“五行”而行,则将如有扈氏与鲧般,为天命所弃绝!虽有点唯心之嫌,但也并非不无道理。遇事依循自然,因事而治,一定会比盲目胡为要来的顺畅。
五行可以由八卦推出来: 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一提五行,有人就不屑一顾的说是迷信,有人还穿凿附会说是五种物质,对应大自然的金属,树木,流水,烈火,土壤,其实五行乃是五气,比喻为五种物质,乃形象描述。当然化气为物,说是五种物质也有道理,但不能偷梁换柱,五气乃是根本。
万物从一开始,一的内涵就够我们研究的了,可能还好多人研究半天也不懂,外国人就更不懂了,一分为二,画为“-”和“--”,即阴阳两仪,阴阳又是根本,外国人,懂阴阳吗,还是我们中国人说了,才懂,还一知半解,中国古人可阴阳研究透了的,还发展为阴阳学说,这不是中国人智慧的表现吗?光是阴阳就足以解释世界万事万物了,如阴阳对应季节就是夏、冬。阴阳两仪分为四象,即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对应1、3、2、4,阳为单,阴为双,为什么,不会看不懂吧。太阳,少阳对应1、3,太阴,少阴对应2、4。太阳为1,少阳为3,太阴为2,少阴为4,同时也是1234数的顺序的由来,古人发明了1234四个数了。太阳对应太阳,太阴对应月亮。太阳为至阳纯刚之气,月亮为至阴纯柔之气。少阳为木,太阳为火,少阴为金,太阴为水,对应四季为木春,火夏,秋金,冬水。夏的阳气至明,故太阳为夏火,木春为少阳。这里应该看得懂,把事物分为阴阳四象,现在看来很简单,但这是三千多年前的知识,把阴阳四象与数相联系,就更加不简单了,就是今人也不一定做得到,难道古人的思维是跳跃式的。
阳极而阴,阴极而阳,这个也应该看得懂,现实中有很多例子证明。古人是如何得出来的呢?是观察自然就得出这么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高度概括的理则吗?中国的古人很不简单,因此在学习古代文化时要多有敬畏之心,不要骂古人,其实现在的很多问题,在古人那里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只是我们无知浅薄丑陋而已。1为阳气之始,2为阴气之始才对,故刚才的太阳为1,太阴为2,是错误的要修正,故太阳转为阴之始为2,相应的火也为2,太阴转为阳之始为1,相应的水也为1,古人想到这里太了不起了,故水1,火2,木3,金4。
顺生逆克,这个定理不知是谁提出来的,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很多例子证明,那么推理是怎么回事呢?古人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秘诀就是举一反三,对人类与自然观察仔细,现今有几人了解自己,了解自然,生活在大都市里,迷失在大都市里,认为自己是城市的一部分,认为生来如此吧。在中医里,气顺则百病除,气逆则百病生,当然顺生逆克,其实犯了循环论证。春夏秋冬,自然之顺序也,1234,数之顺序也,顺则符合自然规律,故顺生,违反自然规律则亡,故逆克,说出来道理很简单,故古人云:大道至简。金木水火,春夏秋冬皆气也,由春而夏,由夏而秋,气之流动也,自然之规律也,不可违反也,违反则自取灭亡。这里也应该看得懂。顺生,由春而夏,故木生火,由秋而冬,故金生水,由夏而秋,是不是火生金?否也,由春而夏,阳气渐旺上升,由秋而冬,阴气渐旺下降。阳主升,阴主降,也应该看得懂,大自然也很多例子证明。升降是符合阴阳学说的,升为阳,降为阴,故阳上阴下,引申一点,男女交合,男上女下,自然之位,不要说连男阳女阴都不晓得,那么是不是女上男下就不对,哎,又犯了形式主义了,阴阳是二气,不是形式,气之流动,变化莫测,唯有轨迹可寻,阴阳有这么简单就对了,男上女下,或女上男下,不过是阴阳二气流动的两种形式而已,形式多着呢,研究这方面学问的人就是阴阳家,古代的性保健专家,哎,一两千年前就出现了性保健专家,而且知识那么丰富,无所不包,中国人的性生活质量却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究竟是古人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抛弃了古人。
由夏而秋,因为有个阳极而阴,阴极而阳,阴阳转换,故不可火生金,而有个中间转换的枢纽,名之为土,土在中间,至此五行全,由此可见,阳极而阴,阴极而阳,也不是说变就变,而有个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很好理解,因为火为太阳,变成的是阴之始,但接下来的金是少阴,不是阴之始,由阴之始到少阴,肯定有个过程,故先火生土,土再生金,而且是由阳变阴,阳主生,而阴主亡,阳主进,阴主退,顺主阳,逆主阴,故由火到金才有火生土,土生金,而由水到木,只有水生木,无中间土的转送。火变金,全赖土之功,阳变阴,本为逆,因为有了土,就火生土,土生金,顺生了,阴变阳,本来就是顺,故水生木。这就是五行相生的原理,五行相克一样的道理。你自己看看这些是不是骗人的,如果是骗人的,那么千千万万的古人都是骗人的,他们都骗人干什么?而且在这些虚假的知识基础上还建立起那么高深的学问来,阴阳五行说,只是中国古老文化的地基,而在地基上面已经建立起摩天大楼了,难道这座摩天大楼是空中楼阁,古人真的就这么无聊。一谈到阴阳五行学说你就摇头,那这座摩天大楼你是一点都不知道的。这些在中医里都是很基础的部分,中医辨五行,就是辩五气,辩五气,远远比这里讲的复杂高深,毕竟那是一门学问,这里只是告诉你五行就是五气,推理五行就是辨识五气的流动轨迹。
再来与数相联系,土自然对应5,由此数发展为五个,12345。五行再分阴阳,注意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可再分阴阳,阴也可再分阴阳,故阳木,阴木,阳火,阴火,阳金,阴金,阳水,阴水,阳土,阴土,共十个,用数表示是1234567890,这只是其顺序数,即自然数,还没有与气相联系。这里五行再分阴阳,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外国人有吗?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只能用中国人的思维才能学会,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容易学会,还是缺乏中国土壤滋润的外国人容易学会,用西方的话说就是中国注重形象思维、抽像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以形象思维为主,而西方是抽像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以抽像思维为主,你学了西方文化,再来学习中国文化,思维能力都有所提高。12345是有气的内涵的,故为了区别,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阳木,阴木,阳火,阴火,阳金,阴金,阳水,阴水,阳土,阴土)十气,故十干就是十气,中国用了那么多年的干支纪年,你不要说现在你才晓得十干就是十气,由此五气发展为十气,甲阳木,乙阴木,丙阳火,丁阴火,庚阳金,辛阴金,壬阳水,癸阴水,戊阳土,己阴土,为什么戊阳土,己阴土?注意用中国人的思维,土在中间呀。12345为阳,67890为阴,12345为生数,67890为成数,有生数,才有成数,这句话应该看得懂吧,意思是说67890是由12345变来的。12345对应水火木金土,67890也对应水火木金土,12345为阳,67890为阴,故甲阳木3,乙阴木8,丙阳火2,丁阴火7,庚阳金4,辛阴金9,壬阳水1,癸阴水6,戊阳土5,己阴土0,现在应该清楚为什么会有十个数了吧,十进制是如何来的吧,你每天都在用1234567890,却不知道他是由阴阳五行变化来的,不是可笑吗?为什么1234567890是由阴阳五行变化来的,可以反证,中医里辨识十气的流动,可以用1234567890加减得来,这不是证明1234567890,我们常用的十个数代表十气吗?气数,气数,气化为外为数,数的加减就是气的变化,万物乃气化凝成(这句话可能好多人看不懂,不是气变魔术一样化为万物,而是说生存在这地球上的万物都要受阴阳五行的影响),也就是说万物都是可以计算的,中国人的口气真大,但你信不信呢?如果告诉你计算的方法,你认为可不可以呢?
再举例说明数可以计算,1+1=2,很好理解,一画再加一画,就是两个一阳变为太阳,一阳为1,太阳为2,故1+1=2,同样,1+2=3,2为太阳,阳极而阴,变为阴之始,变为动,动为阳,在上,故一阳加太阳,相当于一阳加太阴,刚好为震卦3。注意,学习中国的文化要用中国的思维。
十干为十气,刚好围成一个圆圈,(春夏秋冬就是一个圆圈了,就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产生的),但这里的圆圈并不只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转时是个圆,而是认为气之流动的形式就是平滑线,因为要周而复始,故为圆,因为气产生于天体运行,没有地球自转和公转,就没有白天黑夜,没有春夏秋冬,就没有阴阳五行,故干又称为天干。说了干的来历了,接下来说地支的由来。
地支由来相对简单的多,因为阴阳产生了八卦四象,六十四卦,还可以接着往下推,2的n次方个卦,相当于用2进制来计算世间的万事万物,阴阳分为两类,四象分为四类,八卦分为八类,64卦分为64类,以致划分无穷。古人分到64卦,已足够用矣,因为计算机的出现,朝64卦下面细分不是难事,但要有古人那样的智慧。作为中国人应该清楚什么是乾卦和坤卦吧,应该清楚先天八卦图吧,干在上代表天,坤在下代表地,干到坤六种变化,坤到干六种变化,即十二消息卦,这12种变化刚好为一周,即一日,或一年,故有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说法,日为自转,年为公转。这12种变化古人用地支表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12种变化也是气的12种变化,故12地支就是12气。天干十气,也是在一天之中,或一年中变化,故只有年、日有干支纪法,月时没有,月时的干支由年月干支推出。年有12变化,故年有12月,日有12变化,日有12时,现在发展为24时。地支为12气,天干为10气,天干为主导,故12地支可转换为10天干,10天干就是阴阳五行,故12地支也是阴阳五行,可以用数来计算。一年之中,月亮的圆缺可不是刚好12次,月亮的圆缺用初一、初二来记录,那年12气的变化用什么来表记呢,就是24节气,每一个节就是气的转换点,每过了一个节才是一个新月的开始,这里的月不是月亮,而是12地支对应的12月。故计算地支气的变化时,要用节来区别。12地支也可分阴阳,就变成24节气,每一个节气里气前为阳,气后为阴。可以接着变化下去,24变36,变48,变60,变72,以至变化无穷。12地支气和10天干气是不同的,10天干气是阴阳两仪变化而来的,与地球的转动没有关系,符合万事万物,放之四海而皆准,古人的描述是充盈天地之间,无处不在。而12地支气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起的,故称为地支,和地球有关,和大地的位置有关,和大地的方位有关,12地支有方位,10天干没有方位,知道年有12变化,日有12变化,必然知道地球有自转,但不知道公转,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转动,古人有太阳的视运动图,但这是两千多年前的知识,古人能有这样的成就,不感到了不起吗?多少人知道干支纪年,又有几人知道干支代表气,干支可以计算,把握我们看不见,却离不开的气的运动。学气功必然懂干支,学中医,必然懂干支。而这是最起码的,相当于小学只认识了1234567890。
浑沌初起之状为一,为圆球状,分为阴阳,故天干之气弥漫天地,无处不在,到处都有阴阳,像个实心圆球,故天圆。12消息卦也可以围成一个圆圈,但是有圆心,从圆心出发,画出12线,圆均分为12份,12地支代表12方位,圆为大地的平面图,故地方。结合起来,就是天圆地方,方是方位的意思,你还会不会讥笑古人认为地是方的。古人把由众多星体组成的茫茫宇宙称为“天”,把立足其间赖以生存的田土称为“地”,由于日月等天体都是在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动,好似一个闭合的圆周无始无终;而大地却静悄悄地在那里承载着我们,恰如一个方形的物体静止稳定,于是“天圆地方”的概念便由此产生。这里的方是平稳的意思。北京,民宅以四合院居多,这种民宅体现了“天圆地方”,这里的方是四平八稳的意思。而四平八稳都是根据地支代表方位而来的。12地支代表12方位,支可以转化为干,故干也有方位,木东,火南,金西,水北,干和卦的关系很紧密,故八卦可以纳干支,熟悉易经的都知道八卦纳上干支,就可以演算了。八卦不知产生于多少年前,现在熟悉易经的不知有多少,用易经来偶尔玩下的又不知有多少,易经还被称为群经之首,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源毕竟是源,未免有点浅显,就像小学的加减乘除的算术,哪能和大学的微积分相比较,易经是基础部分,群经之首嘛,他制定一套规则,就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演算,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好比加减乘除的法则,八卦好比1234567890十个数。因此,依靠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八卦与八卦的重叠分组,变化无穷,实际上就是气的流动,万变不离其宗,靠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理顺气的变化。
五行与太极
金为阴(阳、柔、刚),水、木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水为阴(阳、柔、刚),木、火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木为阴(阳、柔、刚),火、土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火为阴(阳、柔、刚),土、金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土为阴(阳、柔、刚),金、水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编辑本段]属性及归类 (1)五行属性及归类方法
五行学说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其主要的思维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和形态,采用"比象取类"的方法,将事物或现象分为五大类,分别归属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并根据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说明各类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和变化。在医学方面则籍以阐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原始的五行物质元素说,上升为五行学说之后,基本上已经不是单纯的指五种物质本身,而是作为事物属性的抽象概念来应用。五行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即"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意思是说,木具有生发、条达之特性;火具有炎热、向上之特性;金具有敛肃、变革之特性;水具有滋润、向下之特性。为此,根据上述特性,采用"比象取类"方法,便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成了五大类,将相似属性的每类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归类的基础上,运用五行生克规律,以阐释或推演事物或现象的复杂联系和变化。
(2)五行属性归类
历代医家为了说明人体内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亦把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病理反应,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广泛地联系。
(1)以五行之特性,说明五脏之功能。如木性生发条达,肝性喜条达而主疏泄;水性滋润下行,肾藏精而主水。因此,肝属木、肾主水,其它脏腑亦是如此。
(2)形成了以五脏为主体,外应五方、五季、五气等,内联五脏、五官、形体、情志等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
(3)此五个功能活动系统,说明了人体的内环境与外在自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联系,如春属木,肝气旺于春,春天多风等。在内则肝与胆相表里,开窍于目,主筋,主怒,在病理上易于化风等。
应当指出上述是该表横的联系,若从纵的方面来看,则表示此五类事物或现象之间具有相生相克和制化胜复的关系。
(3)五行归类的意义
五行属性归类,主要用于概括人体及其与自然界多种事物或现象在属性上的某些内在联系。例如以五行特点来比象说明五脏之某些生理功能特点:如木性条达曲直,有生发之特点,而肝性柔和舒畅且主疏泄,又主升发之气,故肝属木;火为阳热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为阳脏主动,心阳有温煦作用,故心属火;土为万物之母,有生化、长养万物之特性,而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属土;金有清肃,收敛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肃降,故肺属金;水有湿润下行之特性,而肾能藏精,主人体水液代谢之调节并能使废水下行排出体外,故肾主水。
中医学把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天人相应",五行学说则把人体脏腑形体和自然界相类似的有关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系统,从而说明人体五脏系统和自然界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通应、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说明脏腑间客观存在的某些生理联系,用以解释某些病理现象,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脾属土,故与五官之"口"、情志之"思"以及季节之"长夏"、气候之"湿",不仅存在着某些生理上的内在联系,而且在病理上也能得到某些反映和验证。如口甜,可反映脾湿蕴盛等。
五行的基本规律
五行的相乘、相侮
相乘与相侮,是五行关系在某种因素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现象。乘,即乘虚侵袭。侮,即恃强凌弱。相乘,即相克的太过,超过了正常制约的力量,从而使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此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二是乘袭者亢极,不受它行制约,恃其强而袭其应克之行。
应当说明,"相克"与"相乘"是有区别的,相克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相乘则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以后的过度克伐,是反常现象。在人体,则前者是生理状态,后者则为病理状态。
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同样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如金应克木,若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气虚衰,则木因其衰而侮金,即为木侮金(衰)。
所以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即是说,五行若某一行之气太过,则对其所胜(我克)之行过度制约,而发生相乘。而对其所不胜(克我)之行发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气不足,则克我之行必过度制约而乘之。而己所胜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例如临床所见的支气管扩张病证,病位在肺,每因肝气郁结,气急上逆,化火灼肺,而见咳血,则为木火刑金(即木旺侮金);肝郁气滞,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则为木郁乘土。湿热型高血压,多因湿热困脾,引发肝失疏泄,肝阳亢逆,则为土侮木。至于金乘木(虚)证候,临床则为少见。
五行的制化、胜复
五行系统结构之所以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主要在于其本身客观存在着两种自行调节机制和途径。一种是正常情况下的"制化"调节;一种则是在反常情况下的"胜复"调节。
制,即制约。化,是生化。所谓制化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和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调节作用,又称为"五行制化"。
首先,从五行的整体作用可以明显看出,任何两行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关系,所以才能保证"制化"关系的正常。
即是说,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从而使木不亢不衰,故能滋养火,而使火能正常生化。
火能克金,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从而使火不亢不衰,故能滋养土,而使土能正常生化。
土能克水,水能生木,木又能克土,从而使土不亢不衰,故能滋养金,而使金能正常生化。
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从而使金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水,而使水能正常生化。
水能克火,火能生土,土又能克水,从而使水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木,而使木能正常生化。
可以看出,正是这种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调节并保持了事物结构的相对协调和平衡。因为相生、相克的过程,也就是事物消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平衡的消长情况,其本身就是再一次相生、相克的调节,这样就会重复出现再一次的协调平衡。而正是这种在不平衡之中求得平衡,而平衡又立刻被新的不平衡所替代的循环运动,推动着事物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所谓胜复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反常情况下,即在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情况下,通过相克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大循环的调节作用。胜复调节可使一时性偏盛偏衰的五行系统结构,经过调节,由不平衡而再次恢复平衡。
所谓"胜",即指胜气,是指因为某行之气太过所引起的对"己所胜"之行的过度克制。而胜气的一旦出现,则势必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将其压抑下去,即所谓复气。故《素问》又说:"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而且胜气重,复气亦重。胜气轻,复气亦轻。
例如火气太过,作为胜气则过分克金,而使金气偏衰,金衰不能制木,则木气偏胜而加剧制土,土气受制则减弱制水之力,于是水便旺盛起来,而把太过的火气克伐下去,使其恢复正常。若火气不足,则将受到水的过分克制,但火衰不能制金,引发金气偏盛,金气盛则加强制木,使木衰而无以制土,则必将引起土气盛以制水,水衰则制火力减弱,从而使火气相应得到逐渐恢复,以维持其正常。
如果单纯有胜而无复,也就是说当五行之中的作何一行出现有余(太过)而没有另一行的相应制约时,则五行系统结构的协调关系就被破坏,则会出现紊乱的反常状态,从而产生严重疾病。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五行关系看作是阴阳关系的逻辑展开和补充。受作用者,通过某些中间环节,反作用于作用者,产生反馈调节效应,从而使系统结构保持相对平衡。我认为只要两个人相爱,没有什么相生相克的。
- 2楼网友:山有枢
- 2021-11-27 18:50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