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马太福音19:16-30和约翰福音3:16的永生有什么不同?

答案:4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7 23:05
  • 提问者网友:低吟詩仙的傷
  • 2021-03-27 05:28
马太福音19:16-30和约翰福音3:16的永生有什么不同?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十鸦
  • 2021-03-27 06:35
一样的

“信”—— 原文、英文“believes”意思都是 —— 持续相信、凡事相信

带着神知道的自己的本相凡事来到神面前,听着里面圣灵的带领,与神同行
《希伯来书》4:13 并 且 被 造 的 , 没 有 一 样 在 他 面 前 不 显 然 的 。 原 来 万 物 , 在 那 与 我 们 有 关 系 的 主 眼 前 , 都 是 赤 露 敞 开 的 。
4:14 我 们 既 然 有 一 位 已 经 升 入 高 天 尊 荣 的 大 祭 司 , 就 是 神 的 儿 子 耶 稣 , 便 当 持 定 所 承 认 的 道 。
4:15 因 我 们 的 大 祭 司 , 并 非 不 能 体 恤 我 们 的 软 弱 。 他 也 曾 凡 事 受 过 试 探 , 与 我 们 一 样 。 只 是 他 没 有 犯 罪 。
4:16 所 以 我 们 只 管 坦 然 无 惧 的 , 来 到 施 恩 的 宝 座 前 , 为 要 得 怜 恤 , 蒙 恩 惠 作 随 时 的 帮 助 。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03-27 09:07
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同,永生,一方面指的是我们死后去的天国,我们在那里有永远的生命,另一方面,指的的耶稣藉着圣灵内住在我们里面,让我们在活着的时候,就有永远的生命,所以主说: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肉体死亡只是一个过程,不是生命的结束。
  • 2楼网友:你可爱的野爹
  • 2021-03-27 07:39
十六至三十节最难讲解;开头当加「看哪」二字。其他福音书说,这少年人乃犹太人的官(路十八18)。在此说有一个人来见主,且称主为「夫子」;此称呼是一好现象。少年人听闻主名很久,找主也久,可见他对主已有相当知识,他觉得:(一)该得永生;(二)自己无永生;(三)知作善事可得永生;(四)不知作甚么善事可得永生。此少年人不问有无永生,亦不只要得世界快乐,并想得来世的快乐。
【约三16】「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原文字义﹞「爱」神圣的爱(agapao);「灭亡」除去,失去。
﹝文意注解﹞「神爱世人,」原文是『神是这般的爱世人』。『爱』指无条件、舍己的爱。『世人』原文与『世界』同字,指犯罪堕落而构成世界的人。他们原是神按照他自己的形像,为着盛装他而造的器皿(参创一26;罗九21,23);他们虽然犯罪堕落,但神仍然以他神圣的爱来爱他们。
「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神对世人的爱是爱到『甚至』的地步,将他怀里的独生子,就是他的彰显(参一18)赐给他们。
「叫一切信他的,」『信』字原文是『信入』,即『相信归入』(believe-into)他。真实的相信乃是归入基督里面。
「不至灭亡,」『灭亡』在原文并不含丧失知觉或停止知觉活动的意思,圣经里面所谓『灭亡』的刑罚,是有痛苦知觉一直到永远的。
「反得永生,」『永生』的意义,请参阅十五节注解。
﹝话中之光﹞(一)马丁路德称本节为『福音的缩影』:(1)神是爱的源头;(2)爱的对象:是人,是一切的人;(3)爱的方法:赐独生子;(4)爱的果效:人肯相信;(5)爱的收获: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二)神圣的爱最超绝的表现,就是赐下耶稣基督;神对人类最大的恩赐,就是他的独生子。我们在他以外,还有何求?
(三)约翰三章十六节乃是圣经中最宝贵的一个宣告。千万人因为这节圣经受感动而信主得救,圣灵用它来拯救的人,比任何其他的圣经节更多。千万基督徒所以有得救的把握,就是把这节圣经作为根据。读《约翰福音》而不经历这句宝贵的话,是全世界最惨的一件事!
(四)我们是借着『信』,和基督发生联属的关系;我们是在灵里『信入』到基督里,与他有了生命的联属。
(五)「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灭亡』是第二次的死(启廿14),『永生』是第二次的生(重生)。人若只有第一次的生,就要有两次的死──肉身的死和永远的死。人若有第二次的生,就只有一次的死──肉身的死;可能他连肉身的死也没有,因他可能活着被提(参帖前四17)。
为何必须重生
于是主再进迫一步。他不仅是指出有一个绝路,除非在这个『从上面生』的根基上,他对尼哥底母不能得到什么,尼哥底母对他也不能得到什么。他更进一步指出来为何如此。他跟着就引用旷野的蛇,把那不体面的情形堆在这可怜的尼哥底母身上。我们知道旷野的蛇是代表神对于人的观念。它被举起来,立在杆上,被举起来如同『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请记得,蛇是受咒诅的东西,因为它是象征罪的具体化,它是罪的人格化。咒诅并被举起来。『人子也要照样被举起来』。哦,想到这句所说明的可怕的意义!你需要保罗来解释:『基督为我们成了咒诅』。『神使那不知罪的,替我们成为罪』。所以他成了咒诅,因为经上说:『凡挂在木头上都是被咒诅的』。你如果要更多知道关乎咒诅所包括的可怕的意义,请读申命记二十七,二十八章。一切都包括在一件事里,就是不遵行神的旨意,不顺从主的命令。而他来了乃是喜欢遵行神的旨意,他来了乃是要遵行父的旨意,并且他是绝对完全遵行。在他一生达到一个时候他就甘心情愿的代替那完全不能遵行神的旨意的人,接受了神的咒诅,受审判,忍受了神的离弃。这样在人的地位中代替了人,而在那个咒诅和审判之下,表明了神对于天然人的思想。把这些应用到一个像尼哥底母的人,你将发现这对于这个人就有一个可怕的震惊。主对于尼哥底母把这事说到家了。这是把事情带到了极大极可怕的深渊。死发生了,在审判之下达到了死亡的低处。我们可以说是到达零点了。
永远生命的真理 
现在思考永远生命问题的门径已经有了。这就是你从尼哥底母转到了叙加井旁的女人。请听约翰福音三章三十六节就是这一章最未了一节,也是这两章间的衔接:『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 那就是旷野的蛇,那就是这两章之间的衔接。当然分章原是不该有的。我们来看四章十四节:『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面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当死的地步已经达到了,零点也已经摸着了。永远的生命才能够在望。在这之前是不可能的,这是叙加井所代表的,叙加带进来永远生命的教训?永远的生命是第二个重大的真理。这里不需要我再把你带回头看加利利的迦拿。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到,生命出于死亡,生命却是从零点涌了出来?主耶稣在那事情中标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休止号。他的母亲说: 『他们没有酒了』。他并不就照办,而不给人一个终止的感觉,他停下来。是的,那是了了,那是一个界限,那是一个历史。我们并不要使之延续。那一个停止乃是关系到『我的时候』,而『我的时候』常是关系到十字架,而十字架又常是这个宇宙历史中大的停止——天上的静寂。一个历史已经结束了,是一个间断,不是延续,然后一个新的历史开始了?主耶稣对他母亲说:『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有一个停止,停止以后再有开始,带进来新的东西。不是增补旧的以至终席,而是作一件全新的事。他自己的原则就是:『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乃是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全新的东西来了。是新酒,是和从前不同的东西。
所以我们觉得第四章带给我们的乃是永远生命的道理,我们若要彻底的研究这个道理,须要花费我们许多的篇幅,但为应我们目前之用,只能把它归纳在数行之中,所以我们必须把它作成一两个总括性的述论。
【太十九17】「耶稣对他说:『你为甚么以善事问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有古卷作你为甚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以外,没有一个良善的),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
﹝文意注解﹞「你为甚么以善事问我呢?」表示主对他问话里头的『行善能得永生』的看法,深不以为然。
「只有一位是善的,」意即在神之外,并没有善人(参罗三10)。主说这话,并非表示他自觉有罪或与常人无异,而是表明:(1)神乃是真善的源头;(2)人离开了神,便无真善。
「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广义而言,『进入永生』和『得永生』是同义辞;但就狭义而言,两者不同。『得永生』是神永远的生命进到我们的里面,作我们的生命,使我们永远活着,故亦即『得救』(参25节);『进入永生』是进到永生的领域里面,可免往永刑里去(参廿五46);不一定须要『得永生』的人才可『进入永生』,因为主耶稣在另一个比喻里面指出,人只要善待他的小弟兄,便够资格往永生里去(参廿五41~46)。
有的解经家将『进入永生』解释作『凭着神的生命而生活行动』,但那少年财主并未接受主的救恩,他尚未得着神的生命,因此,主不可能要求他凭着神的生命来生活行动。
「就当遵守诫命,」意即遵守诫命就可进入永生,因为人若真能遵行律法,就必因此活着(参加三12);但问题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凭他自己完全遵行律法,因此主耶稣在这里提说『遵守诫命』的目的,乃在向他启发两件事:(1)诫命表明神爱的心和圣洁、公义的性情;(2)因人不可能完全遵行诫命,使他能从失败中认识自己的败坏,并领会人根本不可能因行善而得永生。
﹝话中之光﹞(一)坏树不能结好果子(参七18),世人不可能凭其邪恶的本性,作出甚么善事来。
(二)只有善人才能发出善来(参十二35);而惟有神是善的,因此我们人无论怎样作善事,在神眼中看来,仍不足称善。
(三)信徒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参五20)。因此,我们不仅要遵守旧约律法有关道德方面的诫命,也要遵守天国君王所颁布的新诫命(太五至七章)。
【太十九29】「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亲、母亲(有古卷添妻子)、儿女、田地的,必要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
﹝原文字义﹞「承受」得着嗣业,得着分配。
﹝文意注解﹞「必要得着百倍,」这是指在今世就能得着丰满的享受和喜乐(参可十30);凡在主内的弟兄姊妹,亲似自己的家人,并且还能分享他们的所有。
「并且承受永生,」是指在来世得着永远生命的福乐(参路十八30)。
﹝话中之光﹞(一)国度的奖赏是包括今生和永世的。
(二)天国的赏赐乃是「百倍」的;这个赏赐乃是基督自己,因为基督是丰满完全的。
【太十九30】「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
﹝文意注解﹞「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本句是警告的话;『然而』一词乃是对彼得自满于目前光景(参27节)的警告。人若将为主摆上的引为炫耀自夸,就必落到『在后』。
「在后的将要在前,」本句是鼓励的话;虽然在起头的时候落在人后,但并不就此决定一切,因此仍有可能变成超前。
﹝话中之光﹞(一)向来跑得好的(参加五7),即使你没有骄傲的灵,但若松懈而未竭力奔跑(参腓三13~14;来十二1),仍将会落后。
(二)为着国度的奖赏,我们都当尽力奔跑(林前九24),把自己当跑的路都跑尽了(提后四7),就有可能成为『在前』的。
(三)我们的本分是跑,而判断在前或在后,乃在于主。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