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人物保罗事迹经文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5 15:08
- 提问者网友:动次大次蹦擦擦
- 2021-01-25 04:09
圣经人物保罗事迹经文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轻雾山林
- 2021-01-25 04:49
保罗天生就是古道热肠、赤胆忠诚。在米利都为以弗所教会流泪,最后一次上耶路撒冷伤心欲绝、在书信中感人肺腑的恳求、对朋友的热诚、深情一一一这些都不是成年后锤练出来的修养,而是从小就已存在的真情至性。他对仁爱慈善的心极端敏感;从他对朋友的念念不忘,却对父母兄姊的绝口不提,可见在他作某督徒之后,可能曾遭家人多么绝情的逼迫,甚至断绝亲情手足关系。「我为它已经丢弃万事]一一一在这话后面隐藏何等沉痛的苦衷啊。
激动他去迫害教会的狂热,很早就在他心中发动了。他曾当众声明说:「我原是犹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数……按著我们祖宗严紧的律法受教,热心事奉神。」事实上,他是比同年龄的犹太人更热心追求,为祖宗遗下的传统人发热心。他对真理的态度绝非不冷不热,或只作表面工夫,把它当修心养性的必要教育,而是投入最深、最炽烈的感情,矢志追寻的。
「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这句话亦适用于保罗。也许在下意识里,他希望藉著大发热心来弥补自身的缺欠,博得神的喜悦。
他从小也许就已熟记申命记第六章第四至九节,及诗篇第一百一十三篇到第一百一十八篇。他的童年大概是这么度过:五岁开始研读圣经;六岁被送到附近拉比所办的学校;十岁开始接受口诵律法的训练;十三岁接受坚信礼,成为律法之子。虽然希腊哲学当时亦盛行于大数,但保罗可能禁止自己去涉猎,因为当时的犹太人即使亡国,离散异邦,对外邦异教的社会文化始终采取毫不妥协的规避态度。到了十五、六岁,他就被送到耶路撒冷,受更高深的教育,以备将来能成为有学问的拉比。显然这是出于父亲的野心一手安排的。对这位少年而言,这也并不为难,因为他有一位出阁的姊姊住在耶路撒冷,他在迦玛列门下受教期间,可借宿姊姊家。他后来自叙道:「我生在基利家的大数,长在这城里,在迦玛列们下,按著我们祖宗严紧的律法受教。」
在此不容遗漏的是,在保罗接受严格宗教教育的同时,他也学了一技之长。犹太人有一句古谚:「不教儿子谋生的技能,等于教他作贼。」每个犹太人都须学一样职业,通常是和父亲一样的。保罗的家族也许一直从事织黑山羊毛粗布的行业,这种布就是有名的基利家布,质料坚韧耐用,适合作匠人的工作服或帐棚。这门手艺的酬劳微薄,就保罗的情形而言,却极适合浪迹天涯的生活方式,工具简单,制作过程亦不复杂,到任何地方都可顺手拈来。
五十年后囚禁在罗马监狱的保罗,有许多安静的时间回忆过往,重估以前认为有利的事情。在他数算早年所珍视的宝贝时,他一一重新标上批注——有损,均是渣滓。「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
拥有高贵的门第,敬虔的祖先,身为亚伯拉罕的后裔,继承有福的应许,并非等闲之特权,可是保罗却视为有损的。
多年藉著绝对的顺从权威,及小心翼翼所建立的清高声望、美名令誉,并非人人可企及的,可是保罗却视为有损的。
以前在他体内悸动、不曾因怠情、因循苟且而冷淡的奔腾热血,热心事奉神的宗教情操,是何等难能可贵,如今保罗却认为有损。
他的语气是沉著审慎的。年轻人也许浮躁轻狂,但说这话的人却不再年轻,其眉宇闲流露智慧的神采,心胸积累丰富多样的人生经验。他虽沦为阶下囚,却有许多时间静思;有许多机会可衡量比较今昔;过去的困厄与当今的遭遇两相对照,显得微不足道;回忆总是美好的,可是保罗却二度提到他年轻时引以为做的成就、利益,如今均显得毫无价值。
提起栽培他的那些宗教仪文及传统,他的口气并不含丝毫的不敬。从小,犹太教是惟一滋养其宗教本能、为他诠释有关神的一切之媒介。如今他视为不够完全的信仰,至少曾是他往上爬升的进身阶。他不敢忘却神是圣殿的建筑师,他的灵魂曾在教会裒找到荫庇和皈依;神的声音亦回响在先知的豫言中,他的旨意获得成全。有思想的人绝不贬抑他的启蒙师,或轻视他的入们书。这些都为他日后的学习奠立坚实的基础。但即使对这些人们小学心存敬意,他仍不得不慨叹这些先前以为有益的,其实都是有损的。
他下此判语的根据可能有两个来源。一方面,他发现犹太教的献祭,藉著一再重复的仪式,固然可使人记得己罪,却无法将之泯除涤净;他发现这些外的仪式,不管怎么一丝不苟地遵行,仍然不能清洁人的良心;他也发现在犹太教里,没有拯救的能力,或更新坚固灵魂的活泉。就另一方面而言,他却找到更佳美的东西。
就像年轻的艺术家,带著凌云壮志离开家园,在亲友邻人的羡慕眼光中昂首阔步地奔向锦绣前程。乡人均视他为禀赋非凡的才俊,他自己也自视甚高,豫估自己在夺标的竞赛中是个成功的竞争者。他怀著满腔抱负远赴巴黎、米兰、罗马,但月复一月,他的自信心渐渐受到挫伤。在名家们下习艺多年,回到家乡,展开以前习作的成品,却厌恶地立刻合上。这那算得上是艺术品呢?先前以为是杰作,如今在经过一番阅历,重新再评估,却显得多麽幼稚粗陋。
保罗遇见耶稣后的价值观也有截然的改变。在属天异象的荣光照耀下,万事都显得苍白。获得耶稣基督这至宝,以前吸引他的功名都变得无谓。与基督所成就之功相较下,他个人的努力完全徒然。如今他能摆脱属律法的自义,靠著对基督的信,得以在神面前称义,是何等大的释放。以前他一直试图靠克己自制、发奋图强来达到神那无限圣洁的标准,却屡屡挫败;如今放下个人的挣扎,只单纯信靠基督,却得著基督藉顺服以至于死所成就的义。在承认自己无法行出所愿意的善,让老我与基督同死之后,他体尝到主复活的大能。他渴盼一天天更像基督一一一满心感谢地放弃自己的努力,并视先前的利益为渣滓,为要赢得基督,及他所成就的一切恩惠。
昏昧的灵魂忽然惊醒,发现自己在最重要的事上居然犯了这么大的错误,险些就错失了人生最深的意义;以前自定的修身之法,辛苦锤练的性格架构,如今却发现全然是草木禾秕;多年来经营建造的工程,到头来却发现根基不稳,每块砖石都必须拆毁一一一这是何等可怕的经验,足以让一个正值盛年的人瘫痪倒地,三天三夜头昏目眩、目瞪口呆。如果到了晚年才大彻大悟,就将懊悔莫及;万一到了离世以后才发觉真象,那就绝望可悲、万劫不复了。
要知道自己是对或错,只有一种试验方法,就是我们对耶稣基督的态度。如果我们的属灵生活只是在主的外围兜圈子一一即使是钻研基督教教义、为主服事、或专注圣洁生活的原则—一终究会让我们失望落空。相反的,主若是阿拉法,又是俄梅戛;小管我们的信心如何轻弱,只要肯仰望他;认真追求认识主复活的大能、愿意与主一同受苦;以认识基督为至宝,而视万事为有损的一一一我们就能在生命的奥秘中,持守平安的心,也不惧怕白色大宝座的崇高要求了。
保罗 从母腹里分别出来
加拉太书一15
长人成人之后,保罗扬弃许多幼稚的事情;但仍然有些是抛不掉,也无须丢弃的,因为那些都是神豫先安排,作他日后事奉的豫备条件。在襁褓中,神的旨意就已为他拟定人生的蓝图。就像耶利米一样,神的话也临到他:「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我已派你作列国的先知。]保罗在加拉太书里,似乎也觉察到这方面的使命:[那把我从母腹里分别出来,又施恩召我的神,既然乐意将他儿子启示在我心里,叫我把他传在外邦人中……。]
神在每个人身上都拟定了计划;肯完全顺从的人,神必知道。不拦阻神施行其计划的人是有福的。仔细研究保罗的一生,看神如何安排其早期的遭遇和环境,是十分有趣的。每一根线都牵连到最后完成的图案;每一项装备都经得起日后的考验。
未来的使徒保罗须深入研习犹太律法。这里的「律法」,不单指狭义的道德规条或献祭的仪文,还包括犹太拉比对摩西五经所载律法的详细注解及添加的繁文缛节,例如什么肉不可吃、饮食的注意事项、种种的礼仪、洁净之道、隧饰的长度、条数、酒如何过滤以免有死苍蝇掉进里面、什一奉献该纳的薄荷茎和花、准确丈量行程,以免超出安息日规定的合法行路哩数。德高望重的拉比往往整个星期都在思考如何守下一个安息日才妥当合宜。
这套律法的枷锁沉喧得无人能忍受一一一甚至连彼得也说他们及他们的祖先都无法承担得起这个重负一一除非他和保罗一样,「按著祖宗严紧的律法受教。」路德马丁在罗马天主教的薰陶之下成长,他了解整个天主教体系的无能,无法平抚人的良心,带给人平安。所以他走出这条死胡同之后,也能指引他人逃生之路。同样的,大数的扫罗也必须亲身经历其中的窘境,才能清晰阐释在基督里蒙释放、得自由的真义。
他须熟读希伯来文圣经,以便日后旁徵博引。犹太人在宗教或日常生活上每遇到什么问题,就必查证圣经。任何演说者若不能引用圣经的话来支持补充他的论点,就无法引起犹太会众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遇有兴讼作证的纠纷,也必须求助于律法师,以期证词能合乎圣经。
最重要的,他将来还必须证明:基督教并没有摧残旧律法,反倒成全『。原先保罗所以那么恨恶基督教,就因为表面上它似乎违反、否定旧约豫言的明显意义。他及其他犹太教信徒都无法接受一个受苦、被羞辱、受死的弥赛亚,除非他们可以在摩西五经、先知书、律法里找到真凭实据。如果你问犹太人这个问题:「弥赛亚岂不当先受难,再进入荣耀里吗?」他们必毫不迟疑地回答说:不。并要求你请一位博学多闻、善于解经的拉比,列举旧约圣经凡提到弥赛亚的经文,向他们证明弥赛亚是否必要受苦。
保罗在迦玛列门下受教的期间,就已具备这方面的资格。整个课程只用一本教科书,就是圣经。每天他所研读的,就是各个拉比的释经学,并仔细推敲每句话、每行字、每个字母的含意。
保罗对古文的熟稔博学,是不容置疑的。旧约圣经的每段论述,他都耳熟能详。这片园地他已耕犁了数百次,其收获全收藏在他的记忆里。他的书信中有些片段,其实就是层层引用旧约的论点。他的论证也是根据圣经演绎,遇到须要引喻取譬的时候,他不像主耶稣能取材大自然,而往往以旧约的事迹、叙述作蓝本。仗著这方面的造诣,他可以放胆走进每间犹太会堂,把活的信仰带给许多诚恳笃实的犹太人,就像他在庇咽亚的犹太会堂,受到热烈的欢迎一样。
他须要有宽广、开放的眼光。犹太人的排外、偏狭,在外邦人和犹太人中筑起隔离的墙。犹太人连撒玛利亚人都规避,更何况是那些被比作蹲伏在选民餐桌下的狗的那些外邦人呢!且听犹太律法师的典型论调:「如果外邦人落水快淹死,犹太人不可去救他。虽然经上说不可流邻舍的血,但外邦人不是我们的邻舍。」
使徒当中,有大多数的人都受这种民族优越感的影响。虽然他们都经主塑造,仍然很难突破从小即习染的偏见。理论上,他们也承认犹太人与外邦人在神的眼光中是地位平等的,但实际上他们还是在犹太基督徒及好牧人所召聚的其他羊群间划清了界线。彼得是在看见属天的异象之后,才不得不勉强走进外邦人的屋子,与未受割礼的人一同进食。等荣耀的异象逐渐褪色,又听到从雅各那里来的人到了,就找个藉口,缩回到原来的民族优越感中。显然,在这些使徒之外,还需要有一位真正有胆识的人,敢坚持所有凭信得救的人,都绝对平等,同是建造教会及神殿的石头。在神的命定下,这位未来外邦人的使徒,正具备了这个条件,他具有宽广的胸襟。
保罗是个纯粹的希伯来人,若非如此,他无法影响犹太人,走进他们的会堂。他曾长年在当时极受敬重的律法师迦玛列们下受教。这位大师不仅学问精深博大,而且具有宽广的襟怀。使徒行传有一段记载,描述他是「众百姓所敬重的」(徒五34)。他甚至容许并提倡研读希腊文学。从他在公会中的那段见证,我们可洞见他的心胸是何等宽阔,合乎人性,肯让神的旨意凌驽狭隘的教义传统之上,凡事追求真理的引导。这个十分圣洁的教法师,一方面笃信犹太百姓的宗教信仰,一方面又能从文化、人性的宽广角度来看所有的问题。
保罗受这位贤德尊师的影响必定十分深远。迦玛列的胸襟及眼界在这颗年轻、可塑性极强的心田里,播下好种,日后在基督教的和煦阳光照耀下,茁长成熟,而能说出如下的豪语:「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
未来的这位使徒须对周遭的世界有广泛的知识。作一个得人的宣教士,必须先对人有深刻的认识。要向什么样的人就作什么样的人,为要得著一些人,他就得熟悉他们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思想、人生观。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不可能像保罗一样调整自己去顺应文明的希腊人、实际的罗马人、化外人、西古提人、为奴的、自主的、罗马巡抚非斯都、犹太王亚基帕、奴隶阿尼西母、及他的主人腓利门。
保罗生长在繁荣的商业都市一大数,从各地各方来的商贾沿著西德奴斯河而上,到此地经商贸易。码头、澡堂、柱廊、市场,到处可看到穿不同服饰、说不同方言的外地人。在耳濡目染下,这少年的心胸不知不觉地拓宽,能包容大世界的千罗万象。
赴耶路撒冷进修受训期满,保罗必然又返回家乡大数去,因此错过听施洗约翰在约但河谷传道的机会,没有能目睹他忠心事奉以至于死的经过,不然他不会在他事奉中、书信里,从来不提及施洗约翰的事。同样的,他可能也未及亲见拿撒勒人耶稣的福音事工及受死、钉十字架的始末,也不了解初期教会建立的情形。在这段空档,他可能结婚成家,否则他后来不可能在公会中占一席之地;一方面以织帐棚为业,一方面在当地的犹太会堂担任教法师的圣职,或者他会为吸收改教考,而飘洋过海、远赴他乡,广传犹大教的信息。
想像这七、八年的岁月对这位年轻法利赛人的意义。在这段期间,他可能禁戒自己完全不接触周遭的生活体系吗?在当时的异教社会,流行一种追求至善的人生哲学,他会不会有机会和其提倡者辩论一番呢?此外,拜偶像的风气鼎盛,特别是敬拜巴力,保罗会不会和其狂热信徒理论,企图说服他们:凡人手所造的都不可能是神?当时追逐声色肉欲的堕落道德风气也十分盛行,他看在眼里,会不会以之和犹太教的严谨虔敬相对比呢?在周游各地时,他那敏锐的眼目也必密切地观察看异教社会文化的每一层面。罗马书第一章及哥林多前书所描绘的败坏污秽的异教风俗,必然是出自一个亲眼目睹的作者所提供的第一手资料。又请看他在以弗所书的这段谆谆教诲是出于何等深刻的感悟:「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他们心地昏昧,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都因自己无知,心里刚硬,良心既然丧尽,就放纵私欲,贪行种种的污秽」(弗四17一19)
激动他去迫害教会的狂热,很早就在他心中发动了。他曾当众声明说:「我原是犹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数……按著我们祖宗严紧的律法受教,热心事奉神。」事实上,他是比同年龄的犹太人更热心追求,为祖宗遗下的传统人发热心。他对真理的态度绝非不冷不热,或只作表面工夫,把它当修心养性的必要教育,而是投入最深、最炽烈的感情,矢志追寻的。
「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这句话亦适用于保罗。也许在下意识里,他希望藉著大发热心来弥补自身的缺欠,博得神的喜悦。
他从小也许就已熟记申命记第六章第四至九节,及诗篇第一百一十三篇到第一百一十八篇。他的童年大概是这么度过:五岁开始研读圣经;六岁被送到附近拉比所办的学校;十岁开始接受口诵律法的训练;十三岁接受坚信礼,成为律法之子。虽然希腊哲学当时亦盛行于大数,但保罗可能禁止自己去涉猎,因为当时的犹太人即使亡国,离散异邦,对外邦异教的社会文化始终采取毫不妥协的规避态度。到了十五、六岁,他就被送到耶路撒冷,受更高深的教育,以备将来能成为有学问的拉比。显然这是出于父亲的野心一手安排的。对这位少年而言,这也并不为难,因为他有一位出阁的姊姊住在耶路撒冷,他在迦玛列门下受教期间,可借宿姊姊家。他后来自叙道:「我生在基利家的大数,长在这城里,在迦玛列们下,按著我们祖宗严紧的律法受教。」
在此不容遗漏的是,在保罗接受严格宗教教育的同时,他也学了一技之长。犹太人有一句古谚:「不教儿子谋生的技能,等于教他作贼。」每个犹太人都须学一样职业,通常是和父亲一样的。保罗的家族也许一直从事织黑山羊毛粗布的行业,这种布就是有名的基利家布,质料坚韧耐用,适合作匠人的工作服或帐棚。这门手艺的酬劳微薄,就保罗的情形而言,却极适合浪迹天涯的生活方式,工具简单,制作过程亦不复杂,到任何地方都可顺手拈来。
五十年后囚禁在罗马监狱的保罗,有许多安静的时间回忆过往,重估以前认为有利的事情。在他数算早年所珍视的宝贝时,他一一重新标上批注——有损,均是渣滓。「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
拥有高贵的门第,敬虔的祖先,身为亚伯拉罕的后裔,继承有福的应许,并非等闲之特权,可是保罗却视为有损的。
多年藉著绝对的顺从权威,及小心翼翼所建立的清高声望、美名令誉,并非人人可企及的,可是保罗却视为有损的。
以前在他体内悸动、不曾因怠情、因循苟且而冷淡的奔腾热血,热心事奉神的宗教情操,是何等难能可贵,如今保罗却认为有损。
他的语气是沉著审慎的。年轻人也许浮躁轻狂,但说这话的人却不再年轻,其眉宇闲流露智慧的神采,心胸积累丰富多样的人生经验。他虽沦为阶下囚,却有许多时间静思;有许多机会可衡量比较今昔;过去的困厄与当今的遭遇两相对照,显得微不足道;回忆总是美好的,可是保罗却二度提到他年轻时引以为做的成就、利益,如今均显得毫无价值。
提起栽培他的那些宗教仪文及传统,他的口气并不含丝毫的不敬。从小,犹太教是惟一滋养其宗教本能、为他诠释有关神的一切之媒介。如今他视为不够完全的信仰,至少曾是他往上爬升的进身阶。他不敢忘却神是圣殿的建筑师,他的灵魂曾在教会裒找到荫庇和皈依;神的声音亦回响在先知的豫言中,他的旨意获得成全。有思想的人绝不贬抑他的启蒙师,或轻视他的入们书。这些都为他日后的学习奠立坚实的基础。但即使对这些人们小学心存敬意,他仍不得不慨叹这些先前以为有益的,其实都是有损的。
他下此判语的根据可能有两个来源。一方面,他发现犹太教的献祭,藉著一再重复的仪式,固然可使人记得己罪,却无法将之泯除涤净;他发现这些外的仪式,不管怎么一丝不苟地遵行,仍然不能清洁人的良心;他也发现在犹太教里,没有拯救的能力,或更新坚固灵魂的活泉。就另一方面而言,他却找到更佳美的东西。
就像年轻的艺术家,带著凌云壮志离开家园,在亲友邻人的羡慕眼光中昂首阔步地奔向锦绣前程。乡人均视他为禀赋非凡的才俊,他自己也自视甚高,豫估自己在夺标的竞赛中是个成功的竞争者。他怀著满腔抱负远赴巴黎、米兰、罗马,但月复一月,他的自信心渐渐受到挫伤。在名家们下习艺多年,回到家乡,展开以前习作的成品,却厌恶地立刻合上。这那算得上是艺术品呢?先前以为是杰作,如今在经过一番阅历,重新再评估,却显得多麽幼稚粗陋。
保罗遇见耶稣后的价值观也有截然的改变。在属天异象的荣光照耀下,万事都显得苍白。获得耶稣基督这至宝,以前吸引他的功名都变得无谓。与基督所成就之功相较下,他个人的努力完全徒然。如今他能摆脱属律法的自义,靠著对基督的信,得以在神面前称义,是何等大的释放。以前他一直试图靠克己自制、发奋图强来达到神那无限圣洁的标准,却屡屡挫败;如今放下个人的挣扎,只单纯信靠基督,却得著基督藉顺服以至于死所成就的义。在承认自己无法行出所愿意的善,让老我与基督同死之后,他体尝到主复活的大能。他渴盼一天天更像基督一一一满心感谢地放弃自己的努力,并视先前的利益为渣滓,为要赢得基督,及他所成就的一切恩惠。
昏昧的灵魂忽然惊醒,发现自己在最重要的事上居然犯了这么大的错误,险些就错失了人生最深的意义;以前自定的修身之法,辛苦锤练的性格架构,如今却发现全然是草木禾秕;多年来经营建造的工程,到头来却发现根基不稳,每块砖石都必须拆毁一一一这是何等可怕的经验,足以让一个正值盛年的人瘫痪倒地,三天三夜头昏目眩、目瞪口呆。如果到了晚年才大彻大悟,就将懊悔莫及;万一到了离世以后才发觉真象,那就绝望可悲、万劫不复了。
要知道自己是对或错,只有一种试验方法,就是我们对耶稣基督的态度。如果我们的属灵生活只是在主的外围兜圈子一一即使是钻研基督教教义、为主服事、或专注圣洁生活的原则—一终究会让我们失望落空。相反的,主若是阿拉法,又是俄梅戛;小管我们的信心如何轻弱,只要肯仰望他;认真追求认识主复活的大能、愿意与主一同受苦;以认识基督为至宝,而视万事为有损的一一一我们就能在生命的奥秘中,持守平安的心,也不惧怕白色大宝座的崇高要求了。
保罗 从母腹里分别出来
加拉太书一15
长人成人之后,保罗扬弃许多幼稚的事情;但仍然有些是抛不掉,也无须丢弃的,因为那些都是神豫先安排,作他日后事奉的豫备条件。在襁褓中,神的旨意就已为他拟定人生的蓝图。就像耶利米一样,神的话也临到他:「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我已派你作列国的先知。]保罗在加拉太书里,似乎也觉察到这方面的使命:[那把我从母腹里分别出来,又施恩召我的神,既然乐意将他儿子启示在我心里,叫我把他传在外邦人中……。]
神在每个人身上都拟定了计划;肯完全顺从的人,神必知道。不拦阻神施行其计划的人是有福的。仔细研究保罗的一生,看神如何安排其早期的遭遇和环境,是十分有趣的。每一根线都牵连到最后完成的图案;每一项装备都经得起日后的考验。
未来的使徒保罗须深入研习犹太律法。这里的「律法」,不单指狭义的道德规条或献祭的仪文,还包括犹太拉比对摩西五经所载律法的详细注解及添加的繁文缛节,例如什么肉不可吃、饮食的注意事项、种种的礼仪、洁净之道、隧饰的长度、条数、酒如何过滤以免有死苍蝇掉进里面、什一奉献该纳的薄荷茎和花、准确丈量行程,以免超出安息日规定的合法行路哩数。德高望重的拉比往往整个星期都在思考如何守下一个安息日才妥当合宜。
这套律法的枷锁沉喧得无人能忍受一一一甚至连彼得也说他们及他们的祖先都无法承担得起这个重负一一除非他和保罗一样,「按著祖宗严紧的律法受教。」路德马丁在罗马天主教的薰陶之下成长,他了解整个天主教体系的无能,无法平抚人的良心,带给人平安。所以他走出这条死胡同之后,也能指引他人逃生之路。同样的,大数的扫罗也必须亲身经历其中的窘境,才能清晰阐释在基督里蒙释放、得自由的真义。
他须熟读希伯来文圣经,以便日后旁徵博引。犹太人在宗教或日常生活上每遇到什么问题,就必查证圣经。任何演说者若不能引用圣经的话来支持补充他的论点,就无法引起犹太会众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遇有兴讼作证的纠纷,也必须求助于律法师,以期证词能合乎圣经。
最重要的,他将来还必须证明:基督教并没有摧残旧律法,反倒成全『。原先保罗所以那么恨恶基督教,就因为表面上它似乎违反、否定旧约豫言的明显意义。他及其他犹太教信徒都无法接受一个受苦、被羞辱、受死的弥赛亚,除非他们可以在摩西五经、先知书、律法里找到真凭实据。如果你问犹太人这个问题:「弥赛亚岂不当先受难,再进入荣耀里吗?」他们必毫不迟疑地回答说:不。并要求你请一位博学多闻、善于解经的拉比,列举旧约圣经凡提到弥赛亚的经文,向他们证明弥赛亚是否必要受苦。
保罗在迦玛列门下受教的期间,就已具备这方面的资格。整个课程只用一本教科书,就是圣经。每天他所研读的,就是各个拉比的释经学,并仔细推敲每句话、每行字、每个字母的含意。
保罗对古文的熟稔博学,是不容置疑的。旧约圣经的每段论述,他都耳熟能详。这片园地他已耕犁了数百次,其收获全收藏在他的记忆里。他的书信中有些片段,其实就是层层引用旧约的论点。他的论证也是根据圣经演绎,遇到须要引喻取譬的时候,他不像主耶稣能取材大自然,而往往以旧约的事迹、叙述作蓝本。仗著这方面的造诣,他可以放胆走进每间犹太会堂,把活的信仰带给许多诚恳笃实的犹太人,就像他在庇咽亚的犹太会堂,受到热烈的欢迎一样。
他须要有宽广、开放的眼光。犹太人的排外、偏狭,在外邦人和犹太人中筑起隔离的墙。犹太人连撒玛利亚人都规避,更何况是那些被比作蹲伏在选民餐桌下的狗的那些外邦人呢!且听犹太律法师的典型论调:「如果外邦人落水快淹死,犹太人不可去救他。虽然经上说不可流邻舍的血,但外邦人不是我们的邻舍。」
使徒当中,有大多数的人都受这种民族优越感的影响。虽然他们都经主塑造,仍然很难突破从小即习染的偏见。理论上,他们也承认犹太人与外邦人在神的眼光中是地位平等的,但实际上他们还是在犹太基督徒及好牧人所召聚的其他羊群间划清了界线。彼得是在看见属天的异象之后,才不得不勉强走进外邦人的屋子,与未受割礼的人一同进食。等荣耀的异象逐渐褪色,又听到从雅各那里来的人到了,就找个藉口,缩回到原来的民族优越感中。显然,在这些使徒之外,还需要有一位真正有胆识的人,敢坚持所有凭信得救的人,都绝对平等,同是建造教会及神殿的石头。在神的命定下,这位未来外邦人的使徒,正具备了这个条件,他具有宽广的胸襟。
保罗是个纯粹的希伯来人,若非如此,他无法影响犹太人,走进他们的会堂。他曾长年在当时极受敬重的律法师迦玛列们下受教。这位大师不仅学问精深博大,而且具有宽广的襟怀。使徒行传有一段记载,描述他是「众百姓所敬重的」(徒五34)。他甚至容许并提倡研读希腊文学。从他在公会中的那段见证,我们可洞见他的心胸是何等宽阔,合乎人性,肯让神的旨意凌驽狭隘的教义传统之上,凡事追求真理的引导。这个十分圣洁的教法师,一方面笃信犹太百姓的宗教信仰,一方面又能从文化、人性的宽广角度来看所有的问题。
保罗受这位贤德尊师的影响必定十分深远。迦玛列的胸襟及眼界在这颗年轻、可塑性极强的心田里,播下好种,日后在基督教的和煦阳光照耀下,茁长成熟,而能说出如下的豪语:「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
未来的这位使徒须对周遭的世界有广泛的知识。作一个得人的宣教士,必须先对人有深刻的认识。要向什么样的人就作什么样的人,为要得著一些人,他就得熟悉他们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思想、人生观。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不可能像保罗一样调整自己去顺应文明的希腊人、实际的罗马人、化外人、西古提人、为奴的、自主的、罗马巡抚非斯都、犹太王亚基帕、奴隶阿尼西母、及他的主人腓利门。
保罗生长在繁荣的商业都市一大数,从各地各方来的商贾沿著西德奴斯河而上,到此地经商贸易。码头、澡堂、柱廊、市场,到处可看到穿不同服饰、说不同方言的外地人。在耳濡目染下,这少年的心胸不知不觉地拓宽,能包容大世界的千罗万象。
赴耶路撒冷进修受训期满,保罗必然又返回家乡大数去,因此错过听施洗约翰在约但河谷传道的机会,没有能目睹他忠心事奉以至于死的经过,不然他不会在他事奉中、书信里,从来不提及施洗约翰的事。同样的,他可能也未及亲见拿撒勒人耶稣的福音事工及受死、钉十字架的始末,也不了解初期教会建立的情形。在这段空档,他可能结婚成家,否则他后来不可能在公会中占一席之地;一方面以织帐棚为业,一方面在当地的犹太会堂担任教法师的圣职,或者他会为吸收改教考,而飘洋过海、远赴他乡,广传犹大教的信息。
想像这七、八年的岁月对这位年轻法利赛人的意义。在这段期间,他可能禁戒自己完全不接触周遭的生活体系吗?在当时的异教社会,流行一种追求至善的人生哲学,他会不会有机会和其提倡者辩论一番呢?此外,拜偶像的风气鼎盛,特别是敬拜巴力,保罗会不会和其狂热信徒理论,企图说服他们:凡人手所造的都不可能是神?当时追逐声色肉欲的堕落道德风气也十分盛行,他看在眼里,会不会以之和犹太教的严谨虔敬相对比呢?在周游各地时,他那敏锐的眼目也必密切地观察看异教社会文化的每一层面。罗马书第一章及哥林多前书所描绘的败坏污秽的异教风俗,必然是出自一个亲眼目睹的作者所提供的第一手资料。又请看他在以弗所书的这段谆谆教诲是出于何等深刻的感悟:「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他们心地昏昧,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都因自己无知,心里刚硬,良心既然丧尽,就放纵私欲,贪行种种的污秽」(弗四17一19)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