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中国的天府之国在那里?

答案:6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5 08:19
  • 提问者网友:山高云阔
  • 2021-05-04 10:04
好奇,呵呵。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纵马山川剑自提
  • 2021-05-04 11:38
中国的“天府之国--四川成都”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持酒劝斜阳
  • 2021-05-04 15:20

简单的说 成都就是天府之国

  • 2楼网友:摆渡翁
  • 2021-05-04 13:50
四川 也是蜀中,沃野千里,“高祖因之成帝业”
  • 3楼网友:独行浪子会拥风
  • 2021-05-04 12:47

四川

  • 4楼网友:迟山
  • 2021-05-04 12:31
“天府”的本意是天然府库,指地势形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后来也指京师或天子的府库。而“天府之国”多指在被称为“天府”之地建立过政权或设为国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范围较“天府”更大一些,如关中地区为周秦汉唐都城所在地,成都七次为帝王都。中国历史上曾有7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   ■关中平原 (战国至明代):司马迁在《史记·苏秦列传》中讲,公元前338年,苏秦游说秦惠王时说:“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这是文献中关于“天府”之地的最早记载。关中被正式称为“天府之国”,始于秦汉之际的张良。《汉书》卷四○载张良建议刘邦定都关中时说:“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从先秦到元明时期,关中地区都曾被称作“天府”或“天府之国”。但清代以后,再也没有人把关中地区称作“天府之国”了。   ■成都平原(唐代至今):《华阳国志》卷三《蜀志》:李冰修都江堰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诸葛亮在隆中对策时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陈拾遗集》卷五:“夫蜀都天府之国,金城铁冶,而俗以财雄。”虽然成都平原成为“天府”或“天府之国”都比关中要晚,但自从都江堰修成以后,此地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五代以后,关中地区元气大伤,成都平原后来居上。明清时期,湖广地区的不少百姓迁到成都平原,改变了四川地广人稀的状况,对发展当地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故成都平原日益富庶,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府”,“天府之国”的美誉一直流传至今。   ■华北北部(明清时期):华北北部的燕京一带虽在战国后期亦被称为“天府”,但秦汉以来并没有人这样讲,直到明清时期建都北京,才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大明一统志》卷一:“京师古幽蓟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诚所谓天府之国也。”   ■江淮以南地区(北宋时期),其范围略如“江南”。《旴江集》卷二十八《寄上孙安抚书》:“嗟乎!江淮而南,天府之国。周世宗之威武,我太祖之神圣,非一朝一夕而得……。”   ■太原附近(五代时期)。《册府元龟》卷四百六十一:“唐邕天保……十年从幸晋阳,除兼给事黄门侍郎,领中书舍人。帝尝登童子佛寺望并州城曰:‘是何等城?’或曰:‘此是金城汤池,天府之国。’帝曰:‘我谓唐邕是金城,此非金城也。’其见重如此。”   ■闽中(明代)。闽中即福州及其西南一带。屠本畯《闽中海错疏·原序》:“禹奠山川,鱼鳖咸若;周登俎豆,鲂鳢是珍。……闽故神仙奥区,天府之国也,并海而东,与浙通波,遵海而南,与广接壤。”   ■盛京(清代)。盛京即沈阳。《钦定满洲源流考》卷十九《国俗·物产·御制盛京土产杂咏十二首》:“盛京山川浑厚,土壤沃衍。盖扶舆旁薄,郁积之气所钟,洵乎天府之国,而佑我国家亿万年灵长之王业也。”
  • 5楼网友:执傲
  • 2021-05-04 12:03
四川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